現在擺在美聯儲面前的是兩杯毒藥,一杯是通脹失控,一杯是經濟衰退。
此前,美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控制通脹上,而在硅谷銀行事件爆發後,美聯儲不得不重新思考其之前的加息政策。在此背景下,3月只加息25個基點,甚至不加息的預期陡然上升。
而今晚公佈的美國2月CPI數據或將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硅谷銀行事件影響還在蔓延
雖然美國監管部門已經為硅谷銀行兜底,但事件造成的恐慌情緒還在蔓延。其中銀行股更是成為了重災區。
當地時間週一,美股市場上,總部位於舊金山的第一共和銀行盤初跌近79%,收跌近62%,連跌六日至2012年以來最低,創上市來最大單日跌幅。
歐洲股市上,斯托克歐洲銀行板塊指數重挫近6%,創下一年來最大跌幅。歐洲最大的銀行集團之一意大利裕信銀行在米蘭市場下跌4.9%之後停牌。
在港股市場上,受外圍恐慌情緒影響,3月14日週二,港股低開低走,截至發稿,恆指與恆生科技指數跌幅均超2%,個股中,渣打、匯豐雙雙重挫。
消息面上,值得關注的是香港金管局發言人表示,金管局一直密切留意硅谷銀行的事態發展,據該局瞭解,香港銀行對SVB的風險敞口極少,對香港銀行體系穩定不構成風險。金管局發言人重申,硅谷銀行在香港沒有經營銀行業務,只設有本地代表辦事處。它並非認可機構,因此不能在本港經營銀行或接受存款業務。
美國今晚的CPI數據成關注焦點
其實直到上週四以前,隨着鮑威爾等美聯儲官員持續對外釋放強硬信號,強調將繼續努力為高通脹降温,人們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3月堅定加息,押注加息50基點的概率甚至一度高達近80%。
然而上週四硅谷銀行的突然暴雷以及光速破產,打亂了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前景。
接下來,市場將等待更為重要的指標即美國勞工部將於美東時間週二(北京時間14日20點30)公佈2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數據。
相關預期方面,據道瓊斯公司數據,經濟學家預期,美國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同比上漲6%,較前值6.4%有所下降;環比來看,預計2月CPI月率為0.4%,前值為0.5%。
剔除波動性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後,市場預期2月核心CPI將同比上漲5.5%,仍遠高於美聯儲2%的政策目標,前值為5.6%,是2021年12月以來的最小漲幅;環比來看,經濟學家預計2月核心CPI將環比上漲0.4%,與前值持平。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預計,美國週二的通脹報告將顯示,2月份整體CPI同比增速將降至5.9%,低於1月份的6.4%(2021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能源和食品價格的回落。其他商品和服務的通脹壓力也在小幅下降,不過最近幾個月的通脹粘性比預期的要大
因此,本週CPI數據只要如市場預期那樣實現降温,加上在“硅谷銀行事件”帶來的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共同影響下,美聯儲加息週期可能離尾聲十分接近。然而,假若通脹仍頑固地處於高位,仍有可能重新引發市場押注美聯儲將採取更加鷹派的加息路徑,從而給美股,尤其是估值昂貴的板塊帶來壓力,比如科技股。
美國通脹的癥結在哪裏
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背景下,美國通脹於2022年下半年見頂回落,CPI同比增速從2022年6月的9.1%下降到2023年1月的6.4%,美聯儲更為看重的PCE通脹從7%的高位下降到目前的5%。
在一種理想的線性假設下,如果美國通脹還按照過去半年的速度下降,那麼到2023年下半年美國通脹就可以回到3%左右的相對合理區域。
但現實的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輕鬆,1月份美國CPI同比為6.4%,比上月僅下降0.1個百分點,下降的速度明顯弱於此前幾個月。
那麼美國的通脹為何如此頑固呢?
分解開通脹數據看,美國1月通脹數據中,能源通脹明顯回落了,食品通脹在小幅升温,目前推高通脹的最大因素是服務業通脹。
其中源頭一個是工資上漲,一個是租金上漲。其中租金一旦簽約要兩三年之後才改簽,對CPI時間滯後。
而使得美國就業市場過熱的原因則是勞動力供應不足。通常情況下,勞動力供給是長期穩定的,它由一個國家的人口狀況和結構決定。
鮑威爾曾指出,美國勞動力供給的下降,一方面是退休人數的增加超出了由人口老齡化推算出的水平,這些超額退休的人數在200萬以上。
另一方面,工作年齡人口的增長放緩,淨移民人數的驟減和疫情期間死亡人數的激增造成了約150萬工人的缺口。
此外,美國頑固的高通脹,固然是美聯儲“大水漫灌”的結果,但也與美國政府搞“脱鈎”“斷鏈”,推高生產成本直接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