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外資行扎堆入局 基金託管市場加速智能轉型 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中國金融業加快對外開放背景下,市場傳出最新動向,繼渣打銀行之後,德意志、花旗、匯豐3家外資行組團叩響我國基金託管市場大門。3家銀行均在本月向證監會提交資格核准材料。
一方面是外資行加速湧入,另一方面,資管新規落地後淨值化產品發行加速,國內商業銀行託管系統都在實時核算、信息披露、風險預警等層面下功夫。一些銀行目前正借力外部科技機構來實現託管系統升級,加速智能轉型。
外資行錨定細分領域差異化優勢
“即便對中資銀行來説,基金託管市場也並未完全飽和,何況外資行。”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下稱渣打中國)證券服務部總經理胡燁近期接受上證報獨家專訪時稱,託管市場尚處在快速發展之中。資產託管業務是輕資本業務,不消耗資本也不佔用風險資本,屬於表外業務。在胡燁看來,託管業務對商業銀行的價值在於:一是可以帶來不菲的中間收入,即託管費;二是可以帶來存款,即託管賬户的沉澱存款。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資產託管行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截至2018年末,我國銀行業資產託管規模達145.76萬億元。留給外資行發揮的空間不多,中資託管行佔據絕對份額;外資行“覬覦”的公募基金託管蛋糕,也早已被大行以及招商銀行“瓜分”。
對這一市場格局,胡燁並不擔心:“中國開放外資控股境內券商等政策,將帶動境內外行業進一步融合,這會帶來很多機會。”
也有中資銀行託管業人士表示:“外資行確實有業務機會。外資資管機構進入後,為了境內外業務託管的銜接便利和信息安全,有的機構可能會選擇外資行託管。他們仍具有相對優勢。”
以渣打為例,胡燁介紹:“我們更緊密地結合了境內客户資源和海外網絡優勢,QDII託管業務就是一個很好體現。”
據悉,全市場以額度計,渣打中國託管的信託領域QDII的市場份額超過60%。
渣打中國早在2018年就拿到基金託管牌照,截至目前已跟20多家本土基金公司和券商建立合作關係,包括多家頭部機構,託管產品超過70多個。
智能託管成全行業轉型方向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此前國內銀行託管業務比較同質化。當託管市場以公募基金為主時,主要看中的是銀行的代銷能力。此外,拼費率也是託管行的常見手段。
胡燁認為,只有當服務和解決方案無差異時,價格才會變成一個比較重要的決定因素。“當客户需要很快切入某一市場,實現投資意圖和決策,1到2個點的託管費率並不重要。”他説。
自去年以來,託管行整體託管費率步入下行區間,這使得很多銀行在託管這一塊的中收下降。以託管業務規模分列第一和第二的工行和招行為例,截至2019年末,工行實現託管資產餘額16.54萬億元,資產託管業務貢獻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70.04億元,低於2018年的70.45億元;截至2019年末,招行託管資產餘額13.23萬億元,實現託管費收入36.05億元,同比下降了18.79%。
“既然費率繼續下降是大趨勢,則能夠降本增效的科技就變得尤為重要。”一名股份行託管部門人士表示。
作為為數不多擁有相關自主知識產權系統的銀行,招行託管系統去年率先應用了分佈式技術,已經由功能導向驅動轉向數據導向驅動。“以往是功能模塊觸發核算估值,現在是由數據自動觸發核算,實現實時估值。”招行資產託管部負責人告訴上證報。
也有一些銀行借力外部機構來升級託管系統,比如農行。農行在半年前跟京東數科聯合上線 “智能託管平台”,通過雙方系統的對接,投資管理人在京東數科的資管系統上申購基金產品時,指令自動傳遞至農業銀行託管系統;機構投資者可以實現一鍵下單、便捷開户、自動傳遞指令給託管行,託管行確認信息自動回傳。該合作項目解決了客户需在基金公司櫃面直銷系統頻繁進行開户、申購、贖回等操作的問題,從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