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出爐,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或有數萬億資金的沉澱。這就意味着,銀行、保險、公募基金或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個人養老金時代到來!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明確規定繳納上限每年最高1.2萬,賬户資金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
有業內人士認為,個人養老金領域未來或有萬億資金沉澱。圍繞着個人養老金這片新藍海,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將展開激烈角逐。
靴子落地,
個人養老金賬户到來!
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其中指出個人養老金實行賬户制度,繳費完全由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在我國,養老金的構成體系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即國家幫你養老,這是基本養老制度下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一般是政府給予税收優惠,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第三支柱就是個人投資的養老金,政府給予税收優惠,個人自願參加。
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的測算,2019年,在我國養老金總資產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為6.29萬億元,佔65.45%;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構成的第二支柱為1.80萬億元,佔18.73%;第三支柱為1.52萬億元,佔比15.82%。
從數據層面來看,第一、第二支柱依舊佔據着養老金的主導地位。
有業內人士指出,現階段發展要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其中‘多支柱’意味着少一根柱子都不行,缺一不可。因此,規範發展第三支柱有重要意義。
首先,是可覆蓋那些沒有被第一、第二支柱覆蓋的人羣,同時減少對公共養老保險、企業養老的依賴,實際上可減輕社會負擔。另外,發展第三支柱還可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優勢。家庭理財規劃中,通過個人賬户模式,政府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養老保險的理財規劃可上升到較高水平。
同時該《意見》還指出,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
根據人社部數據,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0.25億人,即大部分國人都可以參與個人養老金!
也就是説,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未來或有萬億資金。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表示:賬户具有唯一性,而且未來每年將有至少數萬億的沉澱資金。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各大商業銀行必將在這一藍海領域展開激烈乃至於殘酷的競爭,並將有利於那些財富管理領先的金融機構或代銷機構再次強化對客户中長期財富的管理身份。
從海外的經驗來看,這類資金能為股市帶來長期資金。此前招商證券在2018年研報中表示:在美國個人養老金政策推出(1978年)後,美股迎來了長期牛市,截至2017年,該項計劃的資產中有2.7萬億美元投資全球股市資產。
保險、銀行角逐萬億市場
資本市場將迎來個人養老黃金時代!
正如上文所述,未來或有數萬億資金沉澱。
而根據《意見》,個人養老金制度實現了“個人繳費”,“一個賬户+多種金融產品”,賬户資金可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
即,在養老第三支柱方面,銀行理財、公募基金、養老保險將角逐萬億市場。
事實上,上述機構未雨綢繆,早就在第三支柱市場有所佈局。
以銀行為例,商業銀行或是最大受益機構之一。在此次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户推出之前,商業銀行在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方面已經有了充分的實踐,併為養老第三支柱業務積累了經驗。
在佈局上也格外迅速。2021年9月份,銀保監會正式發佈《關於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的通知》,宣佈對四地四機構進行銀行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工作。這四個機構分別為工銀理財、建信理財、招銀理財以及光大理財。
今年2月底,銀保監會再次發佈通知,自2022年3月1日起,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範圍由“四地四機構”擴大至“十地十機構”。試點機構又增加了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中郵理財、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六家銀行理財子公司。
而對首次開展試點的4個機構上,單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由100億元提高至500億元。新增的試點理財公司,單家機構養老理財產品募集資金總規模上限為100億元。
在今年的1月30日,銀保監會批准貝萊德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廣州市和成都市開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該理財公司募集資金總規模先期限制在100億元。
也就是,上述11家試點理財公司募集規模從400億元上升至2700億元。
從首批試點理財公司的產品業績來看,表現不俗。
據中國理財網數據,截至4月18日,共有工銀理財、建信理財、光大理財、招銀理財4家理財公司的16款養老理財產品“登記在冊”。
從收益來看,這16款養老理財產品中,有14款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下限為5.8%,另外兩款產品則分別為4.8%和5%。從業績比較基準的上限來看,有11款產品達到了8%,有3款產品達到了7%,2款產品達到了5.8%。
公募基金在養老第三支柱的佈局也不甘落後。
華夏基金指出: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我國養老金市場潛力巨大。截至2019年底,中國市場化投資運營養老金規模約5.7萬億元,佔我國GDP比例僅為5.8%。而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的二、三支柱市場化運營的養老金規模達到GDP的50.7%。
對於國內養老資產的業績,上述基金公司進一步指出:過去20年(2001-2019),公募基金助力社保基金取得了年化8.15%的投資回報。
從公募基金的佈局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AC分開計算,養老目標FOF數量為190只,規模數據是1181.82億元。
養老目標基金分為兩大類,養老目標日期基金和養老目標風險基金。其中養老目標日期FOF數量為84只,按成立滿一年來計算,60只養老目標日期FOF平均收益率為25.36%,平均年化收益率為8.65%;養老目標風險FOF數量為106只,按成立滿一年來計算,67只養老目標風險FOF平均收益率為19.48%,平均年化收益率為7.08%。
相比較公募基金、銀行,作為養老金開展市場化管理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可謂是主力軍。
具體到保險公司上,根據去年5月份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人保壽險、中國人壽、太平人壽、太平洋壽險、泰康人壽及新華保險6家人身險公司在浙江省(含寧波市)和重慶市開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到今年的3月份,中國銀保監會印發《關於擴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範圍的通知》,規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區域擴大到全國範圍,在原有6家試點保險公司的基礎上,同時允許養老保險公司參與試點。
從規模上來看,截至2021年12月9日,已開業的養老保險公司總資管規模已經超5萬億元。
今年3月22日第10家養老險公司也獲批開業。
此前2月份,據開源證券研報分析,當前共計10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上市險企均有所控股,平安養老、國壽養老、長江養老頭部3家市佔率接近75%。
不過,《意見》表示,該政策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這意味着哪些城市將納入試點並明確購買人範圍等細則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