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基金申購當股票“打新”

別把基金申購當股票“打新”

獨立財經撰稿人
專欄作家
皮海洲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用這句話來形容新基金髮行的認購規模實在是再恰當不過了。比如,1月18日,共有21只新基金扎堆發行。其中,當天發行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的認購規模達到2398.58億元,這一單日認購規模已經打破了去年由鵬華匠心精選創下的1357億元紀錄,成為我國公募基金有史以來認購規模最大的產品。由於該基金的募集上限為150億元,最終配售比例為6.2537%。

基金髮行火爆與近年來投資基金所表現出來的獲利能力有很大的關係,當然也與基金銷售渠道及銷售手段有關。如這次創下發行新紀錄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基金,其發行得到了150家代銷機構的支持。而且在發行前,一些營銷機構還對該基金產品推出了“低配比”營銷,比如按照20%的配售比例給客户做宣傳估算,讓客户按照原計劃的四五倍資金買進去,後來又將配售比降低至10%。正是基於這種“飢餓營銷”,最終成就了該基金的創紀錄發行,最終配售比例為6.2537%,跟新股中籤有些類似。

“打新”是A股市場的一個傳統項目,任何新股的發行都會受到投資者的熱捧。而這種“打新”的做法近年來也蔓延到了新基金的發行。只要有新基金髮行,在客户經理或理財經理們的引導下,投資者也是“逢新必打”,進而成就了近兩年新基金髮行火爆的局面,“日光基”“爆款基金”因此誕生。

其實,新基金髮行的申購與新股發行的“打新”還是有很大不同的,投資者還是需要對此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並加以區別對待。

首先,投資者對新股的投資通常都是一種短期行為。投資者“打新”中籤了,認購了,新股上市就可以拋售,而且通常都可以獲得豐厚的投資收益。所以投資者願意積極參與“打新”。但投資者對新基金的投資應屬於一種中長期的投資行為,不宜做短期投資。短期投資基金的收益通常都非常有限甚至虧損。既然是一種中長期投資,那麼投資者參與基金申購就需要更慎重一些。對新基金“逢新必打”,無疑是在給基金銷售機構打工,讓這些銷售機構獲得更多的發行費用。

其次,新股的投資風險與新基金的投資風險是不一樣的。對於A股市場來説,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現象較為少見。所以,投資者打新中籤後,短線賣出通常都是能獲利的。但新基金由於更適合於中長線投資,而這種中長期投資能否獲利,一方面受行情發展的影響較大,另一方面也與基金經理的理財水平有密切的關係。如在過去的一年裏,投資基金整體收益豐厚,主動權益基金收益中位數達到47.08%,其中近四成獲得了50%以上的收益率,但在這種大好形勢下,也有14只基金2020年度的收益率為負,墊底基金去年全年虧損了11.6%。因此,投資基金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投資者不能閉着眼睛買進,也不能“逢新必打”。

此外,新股與新基金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新股沒有代替品,而新基金是有代替品的。沒有人會説,投資者可以買哪隻老股來代替,畢竟除了極個別的爆炒股,大多數老股的短期收益通常都不能與新股相提並論。而對於新基金的發行,在一些成熟的投資者看來,還不如買進老基金靠譜。所以,買新基金的投資者大多數都不是老基民,而是新基民。

正是基於新基金與新股的上述不同,所以投資者莫拿新基金申購當成股票“打新”。對於新基金申購,投資者還是要多一些風險意識,有選擇性地參與,比如選擇那些理財能力較強的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的產品,以及選擇自己比較看好的某些行業的基金產品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0 字。

轉載請註明: 別把基金申購當股票“打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