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證券報】;
剛剛過去的9月,上市銀行進入密集發債期,而二級資本債已成為銀行“補血”的重要途徑。
Wind數據顯示,9月上市銀行共成功發行二級資本債2400億元,而今年1-8月,上市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為2380億元。中證君注意到,9月以來,主要是國有大行在積極發債,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9月二級資本債發行總額均超600億元,同時,建行還有1600億元在路上。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商業銀行資本緩衝墊減小,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隨着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監管的逼近,進一步加劇了國有大行資本補充的迫切性。
單月發行2400億元
二級資本債又火了!
Wind數據顯示,9月上市銀行共發行二級資本債2400億元,涉及股份制銀行和國有大行,包括建設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
從發行金額來看,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行發行總額均超600億元,浦發銀行發行規模總計為400億元。
中證君統計發現,今年1-8月,上市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為2380億元,去年9月同期為805億元。這意味着,光2020年9月一個月,上市銀行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便超過今年前8個月。
與此同時,9月22日,當月剛成功發行650億元二級資本債的建設銀行又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建設銀行在取得股東大會及相關監管機構批准的條件下,擬發行不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二級資本工具,用於補充該行二級資本。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董春曉認為,建設銀行連續發行二級資本債,有三大原因:一是上半年信貸投放力度大,資本消耗快,建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有所下降。二是內源性資本增速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外部融資勢在必行,為保證資本充足率處於較高水平,發行二級資本工具進行資本補充勢在必行。三是當前二級資本工具發行利率低於去年,資本補充利於銀行長期發展,不但可以補充資本,還可以適當降低負債利率。
中證君注意到,國盛證券分析師張偉今年5月曾預測,今年銀行要繼續發行5000億左右的二級資本債。從目前進度來看,5000億的目標已經超過。
TLAC監管壓力漸行漸近
受疫情影響,今年銀行補充資本的意願十分強烈。國盛證券稱,疫情已經對實體部門造成了巨大沖擊,實體經濟需要更多的信貸支持。銀行作為我國信貸投放的主要渠道,資產端將加速擴容,給資本金帶來壓力。
除疫情因素和讓利實體經濟外,國信證券認為,非標回表以及TLAC監管的逼近也提高了銀行補充資本的緊迫性,“在疫情的衝擊下,上半年銀行表外理財壓降等進度有一定程度的放緩,同時央行宣佈延長資管新規過渡期至2021年底,但整體來看非標回表仍將加速銀行資本的消耗、提高撥備計提,部分銀行補資本的壓力可能還沒有完全釋放。此外,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新一輪TLAC監管要求正在路上,最早在2022年起工農中建四家銀行為滿足監管TLAC佔風險資產比率需達到的19.5%-20%,進一步加劇了資本補充的迫切性。”
TLAC充足率要求
TLAC的監管壓力主要針對國有四大行,這也是大行持續大額髮債的原因之一。
據悉,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於2015年11月批准了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提交的《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條款》,正式明確了總損失吸收能力的國際統一標準。截至2019年11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被FSB列入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
中證君注意到,已有不少投資者已在互動易平台詢問大行,該如何滿足TLAC的監管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9月30日,央行會同銀保監會起草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總損失吸收能力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正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這一版本也被稱為中國版TLAC,有業內人士預計,四大行的資本補充壓力也將進一步加碼,其他幾家大行也有可能會進入到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的監管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