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將五路推進

“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將五路推進

  商務部11月5日在第三屆進博會發布的信息顯示,“十三五”時期(2016年至2020年),預計我國吸收外資總規模可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00億美元。商務部表示,下一步,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發展規劃,重點推進五方面工作。

  吸收外資穩中向好

  商務部外資局和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發佈的《中國外資統計公報2020》顯示,2016年至2019年,我國吸收外資總量達5496億美元,年均增長1%。2017年至2019年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大引資國。初步預計“十三五”時期吸收外資總規模達6900億美元左右,年均引資規模較“十二五”時期增加100億美元。

  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9年,外資企業出口總量達3.9萬億美元,佔全國比重達41.7%,進口總量達3.4萬億美元,佔全國比重達44.8%;繳納税收總額11.4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税收比重達19.3%;拉動城鎮就業4000萬人左右。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表示,如無特殊情況,預計今年四季度吸收外資將延續穩中向好態勢,有望實現全年“穩外資”工作目標。

  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自主權

  中國證券報記者從商務部外資局和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聯合主辦的外商投資專題發佈會獲悉,商務部將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科學編制“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發展規劃,重點推進五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持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深入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外商提供更多的投資機遇。

  二是持續完善外資管理體制。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制度,加快建立與新的外商投資法相適應的外資管理體系和制度,為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三是持續加強開放平台建設。賦予自貿試驗區更大改革開放自主權,穩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建設對外開放新高地。加大向國家級經開區賦權力度,發揮其開放型經濟“主陣地”作用。支持北京市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在全國增加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四是持續保護外商合法權益。嚴格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繼續完善公開透明的涉外法律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大對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的查處力度,健全外資企業投訴工作網絡,有效維護外商合法權益。

  五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競爭力就是國際競爭力。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和通行經貿規則,進一步做好安商穩商、招商引商工作,確保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加快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商籤自貿協定、投資協定,堅定不移推動全球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要通過打造更優開放環境,使中國開放的決心讓外商放心,開放的政策讓外商受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2 字。

轉載請註明: “十四五”時期利用外資將五路推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