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失蹄”成因多,“先基後股”巧佈局
紅週刊 作者 | 張俊鳴
近期,多隻白馬股出現輪流下跌的“接力賽”,單日放量殺跌甚至“一”字板無量跌停不在少數。在二三月份不少白馬股已經有一定跌幅的情況下,近期再度出現“白馬失蹄”的現象,對那些試圖抄底的投資者來説殺傷力不小,大有“抄底抄在半山腰”之勢。究竟這一輪白馬股的輪跌,是新一輪殺跌潮的開始,還是特定階段的市場表現?筆者認為,消化估值泡沫和長線獲利盤是關鍵因素,在調整中採用“先基後股”的方式佈局白馬股,對於提升投資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打好持久戰將大有幫助。
財報季多見白馬股“閃崩”
所謂“白馬股”,一般被認為是業績穩健、規模較大、經營規範的公司,如果真能做到上述三大特徵的“真白馬”,長期走勢都不會太差。但即使是“真白馬”,也並非只漲不跌的“永動機”,起起伏伏、震盪波動同樣也是白馬股價格波動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白馬股即使短期之內股價有所波動,實際上也不過是一種正常現象,反而是一味看好白馬股、無法心平氣和看待股價波動的投資者,才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虛幻期待。
從近期遭遇殺跌的白馬股來看,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業績不如市場預期。其中既有出人意料的大幅下滑甚至一季報虧損,也有增長放緩引發市場失望情緒等。事實上,A股以往曾經多次出現“白馬失蹄”的現象,大部分發生在年報、半年報、季報等財務報表密集發佈的階段。就拿最近的例子來説,去年10月底三季報發佈的最後階段,包括貴州茅台、涪陵榨菜等白馬股就出現“閃崩”式的快速調整,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業績沒有跟上市場的期待。而反映市場期待的指標,則是股票高企的估值和較大的漲幅。
每個財報季,都是對白馬股的一次“體檢”,沒有通過市場“體檢”的白馬股,自然需要通過適當的調整來消化估值,讓跑得有點快的股價停下來等等基本面的步伐。即使是業績符合市場預期,也可能會出現“利好出盡”式的高開低走。因此,如果投資者瞭解這個季節性規律的話,對於一些中期漲幅巨大的白馬股,在財報公佈前適度減倉迴避不確定性,將會大大減少賬户市值的波動,降低投資風險。
從財報發佈的節奏來看,四月份中下旬才是披露的高峯期,部分白馬股或許還需要經受進一步的考驗,相關的震盪或將延續。另外,白馬股的震盪也是基金調倉佈局下的必然結果。白馬股大多是公募基金的重倉品種,股價波動除了和基本面有關之外,公募基金的動向也是關鍵因素。即使基本面沒有太大變化,只要公募基金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湧入,一樣可以推高股價,形成前期的“抱團”現象;而反過來,一旦這樣的資金流逆轉,也同樣會對白馬股的股價形成較大壓制。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基金的發行隨着賺錢效應下降而快速降温,債基在一定程度上搶走股基的光芒,新成立基金的建倉節奏也明顯放緩,這都影響了增量資金進入白馬股的速度。同時,許多白馬股較高的股價也很容易帶給散户投資者“恐高症”,要讓散户來接棒並不容易,機構博弈之下往往只能通過短期快速殺跌來實現股票的換手。因此,在基金調倉動作沒有完成之前,被基金重倉持有的白馬股也就隨時存在調整的風險。特別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擁有投研實力和信息的雙重優勢,散户稍晚一步便容易吃套。因此,對於手上的白馬股,投資者不妨通過股東人數來觀察,如果此前在高位已經出現股東人數激增的情況,應當多一個心眼,適度控制倉位降低風險。
不過,如果相關公司的基本面足夠好,這種單純因為調倉行為引起的短期調整,很快會被其他新增資金進場所終結。從本週部分單日大跌又快速企穩的白馬股來看,大部分符合類似的特徵。相反,一些業績原本不錯卻出現出人意料的虧損的白馬股,面臨的調整力度更大、未來東山再起也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實現。對於前者,投資者如果沒有躲過短期殺跌,不妨耐心持股等待;而如果不小心買到後者,則應當趁盤中反彈適度減倉,未來再伺機低吸買回,以此來降低持倉成本。
打折酬賓,“先基後股”不心慌
當然,如果把白馬股看作一個整體,長期來看還是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的,理論上每一次較大的波段調整正是參與的良機。但從投資實務來説,許多投資者往往勇於追高而不敢低吸,又或者抄底抄在半山腰而喪失長期持倉的信心。要克服投資心理障礙,筆者認為不妨通過“先基後股”來逐步參與白馬股的回調機會,也就是將抄底資金分為兩部分,一半先分批買入相關基金建立底倉,另一半資金則等待情勢明朗之後再參與“打折酬賓”的白馬股。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在目前已經有所折扣的白馬股身上建立一部分的倉位,通過分散持有來降低單一個股“爆雷”的風險;而在基金建倉完成之後,再根據財報反映的公司基本面,精選心儀的白馬股逐步參與。即使想參與的白馬股沒有買在最低點,但因為有之前建倉的基金“打底”,比較不會產生“踏空”的感覺,有助於控制建倉節奏。如果投資者能過得了持倉心理關,面對白馬股的震盪才會從容佈局、長期持有,真正做到“看得到、也吃得到”。
(本文已刊發於4月17日《紅週刊》,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紅週刊》立場,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