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百濟神州鉅額新股遭棄購“明星”光環因何褪色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金小莫 徐紅 朱潔琰),12月7日晚間,百濟神州科創板發行結果公告顯示:網上投資者放棄認購數量為103.25萬股,棄購金額約為1.99億元。

經摺算,棄購數量佔扣除最終戰略配售後的發行數量的比例為1.06%,佔總發行數量的0.78%。若與網上發行數量對比,百濟神州的棄購率則達到2.5%,以500股/籤計算,百濟神州棄購人數達到2065人,棄購數量已全部由聯席主承銷商包銷。

雖然棄購率未打破記錄,但接近2億元的鉅額棄購金額仍然罕見。據統計,自2016年新股信用申購以來,只有2019年12月上市的郵儲銀行遭投資者棄購金額超過了百濟神州,達到6.53億元。

“科學家+企業家”的豪華管理層陣容、強大的融資能力、還有高瓴一路傾情陪跑。然而,明星公司百濟神州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前,近2億元的“棄購”,這在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棄購背後,高發行價與高估值

對於百濟神州將近2億元的網上棄購,發行價偏高可以説是背後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因為定價高企,導致市場擔心公司破發,從而選擇棄購;而因為定價及認購費較高,也可能導致部分打新者的棄購行為。

“二級市場投資人都覺得它(百濟神州)會破發,所以有棄購也很正常。”發行結果公佈後,私募醫藥研究員A第一時間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由於IPO詢價新規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新股的破發。

此前,在新股發行詢價過程中,時有機構通過“抱團報價”壓低IPO發行價的現象。因此在今年9月18日,證監會及滬深交易所先後對科創板、創業板發行與承銷規定中的詢價環節進行了修訂,通過完善高價剔除比例、取消定價突破“四數孰低值”時需延遲發行的要求、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等內容,提升詢價定價市場化水平。

而詢價新規出台以後,因為定價中樞上漲,新股發行價由此抬高,使得上市漲幅收窄,進而出現破發。

也因為新股頻頻破發,讓打新不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在這樣的情況下,棄購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投資者的選擇,而百濟神州不能倖免亦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發行價偏高,百濟神州此次科創板上市超過200億的募資金額同樣創下紀錄,是迄今為至科創板生物醫藥企業中的最高募資額。

發行價與募資金額的“雙高”,同樣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對公司股價破發的擔憂。

“這可能會是Biotech板塊的中石油時刻。”當被問到如何評價百濟神州的科創板IPO,私募醫藥研究員B如此形容。

公開資料顯示,此前A股歷史上也曾經歷過多輪新股破發潮。其中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的那一輪破發潮中,包括中石油在內的多隻大市值新股出現破發。

總結來看,這一批破發新股以中石油為代表,普遍具有IPO發行價較高、募資金額巨大的特點,而當時大盤又正逢熊市致使融資瀕臨冰點。種種原因的疊加,最終引發一波破發。

這在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看來,百濟神州的棄購數在正常範圍內,而中籤者選擇棄購或因“發行價過高,中籤者或付不起認購費”所致。

百濟神州此次科創板IPO定價較高,中一簽(500股)需繳認購費9.63萬元。網上投資者打新熱情很高,等到中籤了,發現認購費比較高,又選擇棄購。”王驥躍推測認為。

而百濟神州此前披露的初步申購數據也確實顯示,網上投資者的“打新”熱情高漲:網上初步有效申購倍數達3500多倍!因此,百濟神州啓動了回撥機制,將805萬股從網下回撥到網上。

不過,發行價的偏高固然有詢價新規的因素,但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在於百濟的“高估值”和“高市值”。“百濟的貴,那可是肉眼可見的貴”,這樣的形容雖然略顯誇張,但也不無道理。

“港股百濟的市值已經超過2000億,名列全球藥企市值排行top50。即使考慮到主要產品都面向更為廣闊的美國市場,公司目前市值隱含的預期依然不低。”私募醫藥研究員B表示。

百濟神州此次科創板發行價為192.60元/股,發行後總股本是13.5億股,折算成發行市值為2600億元。

而甫一上市便邁入千億俱樂部,相信這樣的公司也不多見。

防破發,“綠鞋”來護盤

從科創板上市企業整體情況來看,上市首日破發其實並不鮮見,包括君實生物、昊海生科、瀚川智能、南微醫學、容百科技等如今的熱門股都曾跌破發行價。

據星礦數據,科創板開市至今,共有87家企業破發,佔全部上市企業數量的23.8%。其中,2020年破發企業數量最多,超過總破發數的一半,達48家,佔該年上市企業總數的33.1%。2021年情況似乎稍有緩和,截至目前,於2021年上市並破發的企業有15家,佔該年上市企業總數的10%。

前述87家破發企業中,截至12月1日收盤,股價仍低於發行價的共有36家,其中生物醫藥企業10家,包括成大生物、匯宇製藥、祥生醫療、悦康藥業、百奧泰、前沿生物、奧泰生物、南新制藥、三生國健、吉貝爾等。

百濟到底會不會破發?現在下定論還為時尚早。

但可以看到的是,在經歷前一階段的低潮之後,近期打新收益已有所回暖,很多被棄購的新股在上市首日也未出現破發。

以11月15日上市的兩隻科創板醫藥新股諾唯贊和澳華內鏡為例,兩者均存在較高比例棄購現象。其中諾唯贊棄購率達到1.22%,澳華內鏡棄購率為0.83%。但上市後,這兩隻新股對打新者來説都是盈利的。

11月15日上市首日,諾唯贊股價收漲55%。截至12月8日收盤,公司股價較上市首日收盤價又有40%左右的漲幅。澳華內鏡股價則在上市首日錄得超70%的漲幅,之後股價雖有小幅回落,但截至12月8日收盤,股價較22.50元/股的發行價格仍有55%左右的漲幅。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可能也是擔心自己“破發”,因此出於上市後“護盤”考慮,百濟神州特意啓動了“綠鞋機制”,授予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為期30日的超額配售選擇權,可超額配售不超過1726萬股人民幣股份。

多位市場分析人士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在綠鞋機制實行期間,若股價高於發行價,券商則可進行超發,增大股票供給,從而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降低股價;若股價破發,則券商可用超額配售股票募集到的資金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增大股票需求,從而提高股價。

基於這種供需關係,“穿上綠鞋”可提高股價的穩定性。

科創板上市企業中,昊海生科、久日新材、普門科技、華熙生物、西部超導、海爾生物等都在上市時“穿過綠鞋”。

王驥躍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一般企業的超額配售方會是一些長期的價值投資者,認可並看好企業公司的未來發展。

不過也有投資者提醒稱,“綠鞋”護盤週期有限,30天“護盤”期一過,股價走勢仍是充滿未知。比如,自上市日至今,中國電信的股價已跌去12.32%。

漸漸褪色的“明星”光環

事實上,明星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的每一次“煽動翅膀”都能牽動人心,而此次的棄購風波也讓公司爭議再起。

百濟神州成立於2010年,公司兩大創始人王曉東博士和歐雷強,前者為中國、美國科學院“雙料”院士,後者則擁有麻省理工學院和斯坦福商學院教育背景及美國多家生物製藥企業高管任職經驗。

百濟神州聚焦治療癌症的創新型分子靶向及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的開發及商業化,此次科創板上市也將讓公司成為有史以來首家實現“美股+港股+A股“三地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

頂着王曉東和歐雷強的“光環”,在過去10年百濟神州已在一、二級資本市場累計募資超過74.56億美元,約合476億人民幣,投資方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等全球知名機構,其中與高瓴的深度綁定,更為其疊加了一圈“光環”。

對此,此前有接近高瓴的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研究一下百濟的團隊、研發投入和管線,其實就很清楚了。“在創新藥領域,看看有幾家公司能拿到FDA和NMPA雙認證,以及跟國際巨頭合作的商業化能力,就知道高瓴為什麼持續投資百濟了。”

至此,百濟神州自然而然也就成為了本土Biotech的標杆,其成功模式被國內一眾創新藥企競相效仿。

百濟神州有多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從上週末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出現集體大跌,而百濟神州仍相對堅挺可見一斑。

12月2日,美國證交會宣佈一項法規修正案,將此前依據《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落地的《臨時最終規則》(Interim Final Rule)升級為《最終規則》(Final Rule),要求在美上市外國企業披露更多信息。

據報道,中國企業將有15天的時間對美國證交會指定他們需要加強披露的規定提出異議。

受此影響,在美上市中概股紛紛走跌,中概醫藥股也受到了負面影響。截至2021年12月3日美股收盤,安派科生物醫學科技下跌16.36%,大自然藥業下跌12.23%,慧普森醫藥下跌11.49%,眾巢醫學下跌11.23%、百濟神州下跌9.17%…

值得一提的是,受中概股大跌影響,在百濟神州12月6日的中籤繳款當天,港股生物醫藥板塊也出現了普跌。對此,森瑞投資醫藥研究員田新傑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指出,百濟神州遭棄購可能也有港股及美股的參照對比原因

毫無疑問,百濟神州有其過人之處,但在無數榮譽與崇拜的背後,市場對其的評價一直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

在一些投資人看來,百濟神州雖然擁有頂配資源,但公司研發管線看上去有點不匹配。特別是,公司瘋狂燒錢投入之後,似乎也還沒有帶來預期的效果。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10年,百濟神州一共推動了3款原研藥物的的上市,包括第一個國產BTK抑制劑—百悦澤(澤布替尼膠囊)、國內首個用於治療尿路上皮癌的抗PD-1單抗藥物—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注射液)、以及國內首款獲批用於治療鉑敏感及鉑耐藥複發性卵巢癌的PARP抑制劑—百匯澤(帕米帕利膠囊)。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幾款新藥的銷售還只是“叫好不叫座”。

百濟神州2020年財報顯示,百悦澤在全球銷售額達417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69億元;百澤安首年上市銷量則達1.633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55億元,相比恆瑞醫藥PD-1抑制劑同期接近50億元的銷售額相去甚遠。

最近醫藥市場的行情並不好。而百濟神州一方面大舉融資,但另一方面已上市新藥的銷售數據卻難言亮眼,在創新藥投融資市場行情好的時候,這沒問題,一旦市場冷淡下來了,可能就會繃不住。”前述私募醫藥研究員A表示。

因此,棄購併不可怕,對於百濟神州來説,未來造血速度能否跟上燒錢速度,這才是公司將要面對的真正挑戰,而這也是市場關心的焦點所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34 字。

轉載請註明: 聚焦|百濟神州鉅額新股遭棄購“明星”光環因何褪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