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基金報
中國基金報記者 若暉
距離春節只剩不到一週時間,A股在牛年倒數第四個交易日遭遇慘烈調整。
1月25日,包括上證指數、滬深300、上證50、創業板指在內四大指數均跌超2%,中證500出現3%以上的指數級回調。上證指數收盤失守3500點,開年以來下跌幅度超過5%。
不過在A股開年大跌關鍵時點,多家基金公司及基金經理公告認購或申購旗下基金,向市場傳遞積極信號。Wind數據統計,截止1月25日,已有多達14家基金公司用真金白金購買旗下基金,涉及金額逼近4億元,若是加上已經公告尚未實施的自購,開年以來自購金額有望突破4.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基金公司自購反應出其看好市場中長期表現,同時也是在給投資者傳遞信心。不過,在做投資決策時,投資者還是需要依據自已的判斷,堅持中長期投資,儘量淡化短期波動。
基金公司年內自購逼近4億大關
開年以來,A股市場情緒持續低迷,不少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經理紛紛宣佈自購,願意跟投資者共擔風險。
1月25日,博道基金髮布關於公司自有資金申購旗下基金的公告,公告中稱,博道基金於2022年1月24日出資1000萬元自有資金申購旗下部分基金,其中申購博道嘉豐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基金份額300萬元,申購博道成長智航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基金份額300萬元,申購博道消費智航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200萬元,申購博道盛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A類基金份額200萬元。
1月22日,興華基金公告,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和公司主動投資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與廣大投資者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公司於2022年1月21日運用固有資金1000萬元認購公司旗下“興華消費精選6個月持有期混合型發起式證券投資基金A類份額”。
1月11日宣佈成立的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聯接基金,成立規模差不多達到7億元,其中,南方基金運用固有資金認購達到2億元,佔比28.62%。稱得上新年以來力度較大的一筆自購。
1月6日,明星基金經理陸彬管理的匯豐晉信研究精選基金髮行,隨後,匯豐晉信宣佈,公司管理團隊(不含擬任基金經理陸彬)已出資720萬元認購該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陸彬及公司研究團隊已出資600萬元認購,合計1320萬元。
除此之外,包括興證全球、上投摩根、匯添富、信達澳銀、金鷹基金、財通基金也均在近期對外發布自購公告。
Wind數據統計,截止1月25日,加上發起式基金法規規定成立所需的1000萬種子資金,新年以來基金公司自購金額已達3.9億元,若是加上已經公告但尚未實施的自購,自購金額更是有望超過4.5億元。
自購有望傳達積極信號、提振市場情緒
業內人士表示,在目前市場出現調整,新基金髮行較為冷清的背景下,基金經理或者基金公司宣佈自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投資者信心。
在晨星(中國)基金分析師吳雪豔看來,開年以來市場持續調整和投資者情緒低迷是本輪自購潮的大背景。“在新基金髮行不達預期時,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希望通過自購的方式來彰顯對市場及自身投管能力的信心,以給投資者傳達積極信號、提振市場情緒。”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池雲飛也認為,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基金的原因很多,主要出於“營銷”、“維繫”和“投資”三大動機。基金公司自購基金能加強投資者的信任,幫助基金維持甚至擴大份額,有利於基金的“營銷”;還能“維繫”基金運營,防止規模較小的基金被清退;此外,能盤活公司的自有資金,增加公司營業外收入。
不過,吳雪豔同時提醒,雖然自購基金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決心。但這僅僅是基金管理人的態度和意願,不能代表其投管能力的好壞。投資者應當把“自購”當成一種獨立行為來看待,不能作為購買基金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在選擇產品上還是要遵循自身的投資邏輯,多方面考察基金管理人的投管能力。
池雲飛也強調,權益投資是一個長期行為,少數幾個好的決策加上極大的耐心,往往比不知所以地頻繁操作更能取得成功。基金公司自購旗下基金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強投資者對基金策略的信任感,緩解因市場震盪造成的大量贖回情況,有助於基金管理同時也能幫助投資者減少因情緒造成的額外損失。
而談到基金公司自購較多是否意味着市場已到了階段性低點?吳雪豔認為,基金公司在市場冷清或者市場向好的時候都可能進行自購。在市場調整時,自購可以提升信心、增強投資人購買意願。而市場向好時,基金公司也會將自購看作增加自有資金額外收益的一種方式。
編輯:艦長
版權聲明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