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扇貝都去哪兒了》懸疑劇迎來大結局
由上市公司獐子島投巨資拍攝的懸疑劇《扇貝都去哪兒了》,終於迎來了大結局,一切也將揭開面紗了。
9月1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根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證監會決定將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證券犯罪案件依法移送公安機關追究刑事責任。2020年6月15日,證監會依法對獐子島及相關人員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證監會認定,獐子島2016年虛增利潤1.3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158%;2017年虛減利潤2.8億元,佔當期披露利潤總額的39%。獐子島上述行為涉嫌構成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
眾所周知,獐子島進入人們視線,並不是經營有多好,業績有多優,也不是因為受到證監會調查,而是源於企業這些年來導演的種種扇貝活動懸疑,堪稱一部懸念很強的懸疑劇。跑路、凍死、餓死,堪稱懸疑係列了。特別是跑路,還有明確的線路——北海道。更重要的,北海道由於已經涉及日本領域,而扇貝又是穿過公海等進入日本,要想將其抓回,還需要通過引渡手段,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獐子島出現經營狀況惡化、效益下降也就很好理解了,且無法深究。只是,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獐子島仍然實現了盈利,多麼不容易,這是一家多麼有“生命力”的企業。
對獐子島出現的種種狀況,投資者一直深表懷疑,一直追問不止,一直強烈要求對獐子島進行調查。監管機構也依據投資者要求,對獐子島展開了調查。由於獐子島的這些理由,雖然可笑,但又似乎很難完全否定。扇貝是會死啊,也會跑啊,誰也沒有辦法杜絕扇貝的死和跑。因此,調查的立足點也就只能放在了獐島有沒有其他違法違規行為方面。這不,虛增虛減利潤的造假行為被查出了。這可比扇貝跑了、死了嚴重多了,也是近年來證監會十分重視、嚴厲打擊的重點。
很顯然,證監會對獐子島相關人員的移交,終於讓這部“播放”了多年的扇貝跑路懸疑劇要拉上帷幕。然而,其留下的思考,卻不應當就此打住。要知道,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獐子島身上所發生的一切,既具有比較明顯的個性,如扇貝跑路的可笑説法,又有十分明確的共性,如財務造假。也就是説,從企業為自己辯護的理由來看,可能會五花八門,什麼樣可笑的理由都能出現。但是,不管給出多少種理由,也不管這些理由有多麼可笑,所反映的財務造假等共性問題都不會變。也就是説,尋找各種理由的目的,就是為財務造假等共性問題服務的,是為了讓企業財務造假變成正常的事。
而這,顯然是白日做夢,根本做不到。特別在反覆強調監管、嚴厲打擊造假的大背景下,指望通過編造一些可笑的理由就能掩蓋住造假等違法問題,顯然是打錯了算盤,是太不相信別人的智商了。因此,獐子島相關人員被移送至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也就十分正常、沒有多少可探究的東西。
真正可以探究和思考的,是這樣一家垃圾公司,為什麼能夠一直在市場苟安,而不將其驅逐出市場。因為,像扇貝跑路這種非常可笑的理由,本身就隱含着造假元素。因為,只有與造假密切結合,這樣的理由才能站得住腳。否則,編造這種一看就知道不可能的理由,為什麼監管機構都沒有深入調查呢?為什麼還讓企業堂而皇之地作為理由存在着呢?顯然,與監管還不夠嚴厲有關,與監管還在保持市場的表面平穩有關。正是因為監管沒有長出鋒利的牙齒,才讓獐子島這樣的企業有空子可鑽,財務造假等問題才會屢禁不止,才能在市場苟且多少年。
也正因為如此,證監會此次對獐子島的處理和處罰,應當説是向監管從嚴、市場環境改善、企業行為規範等方面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所以如此説,並非因為對獐子島這樣一家並沒有多少影響力的企業進行處理,而是對這樣一種行為叫“不”,是想通過對獐子島的處理,警示其他上市企業,不要玩把戲,不要想通過財務造假等行為讓企業獲得市場利益。企業要想發展,要想得到投資者認可,還是要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創新,嚴嚴謹謹管理,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企業出現問題後,用耍小聰明的方式玩文字遊戲,玩小機靈,是逃不過監管的眼睛的,也是無法逃避責任追究的。特別是頻繁違規,總有一天要為之付出慘重代價的。可以這樣説,對獐子島相關人員實施處罰並追究刑事責任,高興的不只是投資者,獐子島員工,也一定會很開心。一直在造假,對員工來説,也是很累的,是一種精神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