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債券交易員一直都在説,全球最大債券市場流動性是充足的--真正需要它的時候除外。
上週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令人吃驚的迴旋可能為這一説法提供新的證據,並在這個構成了全球金融基石的21萬億美元市場裏引發新一輪反思。股票市場是容易出現突然波動的,但在為世界上大部分地區設定基準無風險利率的政府債券市場中,這種情況理應很罕見。
然而,美國國債週期性地出現了大起大落,一些市場參與者指向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銀行監管收緊。在2014年10月收益率無故在12分鐘內崩盤又反彈時,對於流動性不足的關注增強。一年前在疫情引發的混亂中,恐慌性拋售--被對沖基金的槓桿押注爆倉加劇,再度暴露出了這個問題。然後是上週,30年期債券的買賣指令價差創下2020年3月市場恐慌以來之最。
最新的事件“警醒我們,在最深、最大的債券市場中,流動性突然消失時會發生什麼事情,” Medley Global Advisors全球宏觀戰略董事總經理Ben Emons説。
問題在於,這個龐大的市場更容易發生突然的動盪,是不是因為令銀行更難持有美國國債的措施。一些分析人士説,美聯儲放寬銀行資本金要求的措施將於3月31日結束,會否延長該措施的問題加劇了上週的動盪。在疫情初期實施的這一措施,被認為讓銀行更容易在資產負債表上增加美國國債。
2014年那一幕引發了對於市場結構的深入研究,而且監管機構已推行了一些改革--例如增加透明度,對於未來可能還將有更多措施來加強市場結構的猜測升温。
“雖然發生與COVID衝擊相關的那種資金流動規模和速度的可能性相當低,但這一危機凸顯了極其重要的美國國債市場的弱點、值得謹慎分析,”美聯儲理事Lael Brainard週一在給國際銀行家協會準備好的致辭中表示。
來源:新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