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一籮筐的中利集團,靠什麼拿下3個漲停板?
控股股東違規佔資、年報非標、不到三年虧近70億,明明有一系列難題待解,豪賭光伏的中利集團卻已拿下3個漲停板。這是它等待已久的轉折點,還是一場資本的狂歡?
5月19日,中利集團盤中封漲停板,最終收報5.4元/股,總市值47.08億元。
自5月17日以來,中利集團已錄得3連板。
令外界生疑的是,中利集團這3連板,拿得“心安理得”嗎?
連年虧損
消息面上,光伏行業迎來利好。為擺脱對俄羅斯化石能源的依賴、發展本土新能源產業,歐盟委員會日前發佈RepowerEU計劃,總投資額約3000億歐元,計劃到2025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超過320GW,是目前水平的兩倍以上,到2030年接近600GW。
首先是業績,2022年一季度,中利集團實現營收21.63億元,同比減少3.51%,淨利潤虧損6335.85萬元,同比下滑260.56%。而2020年、2021年,公司分別大虧29.2億元、38.66億元。不到三年時間,虧掉了68.49億元。自2009年上市到2019年,中利集團累計淨利潤尚不足19億元,這意味着,公司近兩年多的虧損規模,是過去11年淨利的3.6倍。
數據來源:Wind
中利集團還是專網通信連環雷的入局者之一。公司在2021年報中指出,虧損的主因之一是受專網業務爆雷影響,涉及的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存貨、融資擔保、長期股權投資損失等計提23.52億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業績鉅虧之下,中利集團還被自己人坑了。
2019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間,控股股東王柏興及其關聯方中利控股佔用公司大量資金。其中,控股股東非經營性佔用資金日最高額達14.97億元,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的84.75%。截至2021年末,控股股東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餘額為8.79億元,截至4月27日,佔用餘額為8.77億元,僅歸還223.35萬元。
由於非經營性佔用資金和或有事項披露不及時,中利集團2021年年報被“非標”。
據中利集團透露,2021年的資金佔用手段,主要是通過上市公司或供應鏈第三方,向供應商支付款項後,控股股東關聯方再向供應商借款;或者控股股東關聯方向存在有應收賬款餘額的業務單位借款,此為控股股東在未告知上市公司情形下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的情況。
對於資金佔用,關聯企業給出的解決方案是,2022年底之前歸還1億元;2023年實控人將採用其控制企業的經營所得、處置資產等方式用於歸還,力爭歸還4億元;佔用餘額在2024年底之前歸還完成。
此外,中利集團實控人王柏興直接持有1.6億股被司法凍結,佔其持股的100%,佔總股本的18.30%。王柏興之子及一致行動人、中利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王偉峯,因歸還質權人融資借款的本金及利息,需被動減持股份不超過173.27萬股,佔其持股的25%。
拋百億投資
諸多難題懸而未決,中利集團正押注光伏業務。
中利集團前身是成立於1988年的常熟市唐市電纜廠,以特種電纜業務起家,2007年改制後,公司在2009年11月登陸資本市場。
2011年8月,中利集團作價4.82億元,從實控人王柏興手中收購騰暉光伏51%股權,切入光伏賽道。到2021年末,騰暉光伏淨資產為12.66億元,佔中利集團比重逾70%。
不過,作為中利的光伏業務支柱,騰輝光伏連年陷入虧損泥淖。2018年至2021年,騰輝光伏分別虧損0.79億元、3.17億元、22.43億元、13.9億元。
另外,中利集團於5月18日披露,騰暉光伏名下的個別銀行賬户被凍結,被凍結金額共計673.48萬元。公司稱,該事項不會對資金週轉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影響。
即便光伏業務屢屢受挫,也沒能阻擋中利集團的百億級豪賭。3月22日,公司公告稱,騰暉光伏與河北省阜平縣政府,及其財政局子公司眾為新能源簽署合作協議,在未來5年三方共同投資建設綠色低碳新能源產業基地,總投資額約260億元。其中,5GW異質結電池、5GW光伏組件製造項目總投資額約50億元;5GW“光伏+現代農業”發電項目EPC總值約為210億元。
但反觀中利集團的資金,已是捉襟見肘。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為16.04億元,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36.38億元,有息負債方面,包括短期借款38.14億元、長期借款4.06億元。公司最新一期資產負債比為86.85%,較上年增加34.93個百分點。
中利也在變賣光纜、電纜資產“自救”。2月7日,中利集團稱將轉讓參股公司長飛中利49%股權,轉讓價為1.83億元。2月9日,中利集團再度表示,籌劃轉讓全資子公司廣東中德62%股權,總交易價4.08億元,但公司此前稱因疫情影響,暫時中止該轉讓。
融資屢被叫停
事實上,中利集團早有佈局異質結電池的野心。
2020年3月,中利集團拋出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15.75億元,用於新建年產1GW高效異質結電池組件生產項目、1GW高效TOPCon電池及組件技術改造項目。
定增最終被叫停,當年12月,中利集團表示,鑑於募投項目的兩種技術路線TOPCon電池和異質結電池量產轉換效率均出現較大的突破和進展,公司決定終止該方案並申請撤回相關文件。
耐人尋味的是,這並非中利集團的首次“自導自演”。2018年2月,中利集團對外表示,擬收購國內動力電池頭部比克動力的股權,交易作價或達到100億元。但十幾天前,中利集團的計劃是向比克動力增資3億元,取得後者2.93%股權。
與此同時,中利集團不斷增持比克動力,分別斥資2億元、3.5億元收購比克動力的1.95%、3.41%股權。增持完成後,中利集團的持股比例上升到8.29%。
數億元的增持在十幾天內改為百億收購,讓投資者興奮不已,但近一年的等待,換來了這筆重組的無疾而終。2019年1月10日,中利集團公告,面對二級市場大幅波動、去槓桿等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結合標的公司實際情況、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對此次重大資產重組產生較大不確定性,公司決定終止籌劃該事項。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