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局談2022年上半年數據:外匯市場韌性增強 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本文轉自:人民網

今年上半年,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匯13289億美元,售匯12436億美元,結售匯順差852億美元。從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看,按美元計價,銀行代客涉外收入31600億美元,對外付款30766億美元,涉外收付款順差834億美元……

“2022年以來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近期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企穩回升,經濟總體呈現恢復發展態勢。”今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22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發會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在此背景下,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人民幣匯率表現相對穩健,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外匯局談2022年上半年數據:外匯市場韌性增強 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2022年上半年外匯收支數據情況發佈會現場。圖片來源:國新網

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衝擊和挑戰,無論從人民幣匯率有關的價格指標看,還是從國際收支、涉外收付款等數量指標來看,都可以清楚看到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的特徵。”王春英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説,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在全球範圍內表現穩健。今年以來,受到美聯儲加息、地緣政治衝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國際外匯市場變化的主線是美元走強,主要非美貨幣走弱。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出現了貶值,但是與國際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幣值的穩定性比較強。

“從美元指數的漲幅和其他主要貨幣的跌幅來看,截至7月21日,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1%,歐元、英鎊和日元兑美元的貶值幅度在10%-17%之間,人民幣兑美元貶值5.8%。從多邊匯率來看,人民幣匯率指數升值0.1%,説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王春英介紹,從匯率預期來看,外匯遠期和期權相關指標顯示,人民幣匯率沒有明顯的升值和貶值預期,市場主體總體保持理性有序的交易模式。從最近的表現來看,雖然美元進一步走強,但是隨着國內經濟企穩回升,人民幣匯率在全球主要貨幣中的穩定性更加突出。7月以來多邊匯率穩中有升。

同時,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表現出相對均衡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代客涉外收付款和銀行結售匯都呈現一定規模順差,近期個別渠道出現了短期的波動和季節性變化,但是沒有改變跨境資金流動基本平衡的總體格局,體現了我國國際收支結構的穩健性。

此外,經常賬户順差以及長期資本流入仍然是穩定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基本盤。“一方面,經常賬户保持合理的順差。今年一季度經常賬户順差889億美元,是歷史同期最高,比去年同期增長25%,和GDP的比值是2.1%,在合理區間。二季度貨物貿易順差比較高,跨境旅行等服務貿易的逆差在低位運行,初步判斷經常賬户仍會延續合理順差的格局。”王春英表示,另一方面,資本項下直接投資和中長期資產配置型資金仍在發揮主導作用。我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向好,不斷改善市場環境,繼續吸引了直接投資和中長期資產配置為目的的資金流入。今年1至5月份,實際使用外資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3%;境外央行以及追蹤國際指數的配置型資金在我國債券市場中的表現是相對穩定的,具有平衡跨境資本短期波動的作用。

“總的來看,我國更加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為我國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將更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王春英強調。

國內債券市場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

王春英表示,我國債券市場已經逐漸成為全球跨境債券投資的重要目的地。近年來,我國債券市場穩步開放,跨境交易更加便利,我國債券先後被納入了三大國際主流指數,國內債券市場影響力和吸引力大幅提升。

“在此背景下,2021年末中國吸收跨境債券投資規模接近8200億美元,這個規模佔新興經濟體整個吸收外部債券投資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這裏包括境外投資者來境內購買我們的債券,也包括境內主體到境外發債,這兩方面都有明顯提升或者保持活躍。這是從存量上來看。”她説,從流量來看,2017年,中國加大了證券市場對外開放,2017年至2021年,中國吸收跨境債券投資資金規模僅低於美國、英國和日本,居全球第四位。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跨境債券投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這個格局沒有因為近期短期的市場波動而改變。

在王春英看來,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吸收債券投資的穩定性相對較高。債券市場波動是自然現象,也是自然表現。無論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各國債券投資出現波動都是正常的。“通過對比發現,中國吸收債券投資的波動情況遠低於相當多的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王春英説,從境外投資者的構成和持有的債券規模看,央行類機構持有中國債券規模始終佔一半以上,其餘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屬於追蹤國際指數的配置性資金,穩定性也比較高。

第三,債券市場進一步開放有助於提升外匯市場韌性。近年來,貨物貿易以及直接投資等跨境資金穩步流入,這些資金髮揮了基礎性順差作用。債券市場開放也豐富了外匯市場的參與主體和資金來源,有利於拓展我國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提升我國外匯市場對各類影響的吸收能力和消化能力。

“總的來看,中國債券既有分散化投資價值,也有實際資金配置需求,更有基本面支撐。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21萬億美元,外資在中國債券市場中佔比在3%左右,我國債券市場吸收外資是有提升空間的。長期來看,外資仍會穩步增持人民幣債券,我們對此是有信心的。”王春英表示。

有條件化解外部市場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

“美聯儲非常規的貨幣政策調整對美國以外的其他經濟體跨境資金流動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影響變量。”王春英表示,當前,中國更有信心也更有條件,有效化解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影響。

王春英介紹,第一,我國綜合實力更雄厚,可以更好發揮吸收外部衝擊的能力。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去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012年的2.1倍,佔全球經濟總量的比重從2012年的11%到了18%以上,國家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都邁上了新台階。

“近期,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主要宏觀經濟指標較快企穩回升,經濟總體保持恢復發展態勢。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經回到榮枯線以上,消費和投資也是繼續回升,經濟增長動能增強。隨着各項穩增長政策的落地見效,未來中國經濟會逐步恢復,保持平穩增長。”她説。

第二,我國國際收支結構更加穩健,可以更好保障跨境資金流動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近年來,我國經常賬户順差和GDP的比率一直在2%左右,始終處於均衡合理區間,國際收支的平衡性與穩健性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表現突出。同時,我國對外資產負債結構逐步優化,外匯儲備規模穩居世界首位;民間部門持有對外資產接近6萬億美元,抵禦外部衝擊的資源更加多元,也更加充足;外債增長和經濟增速相匹配,而且穩定性提高,外債各項安全性指標都是在國際公認安全線以內,風險是總體可控的。

第三,我國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可以更好地拓展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我國營商環境逐漸改善,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落地實施,更多外企來華投資興業。同時,中國金融市場雙向開放,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主體類型,也增加了資金的來源類型,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更有能力吸納或是平滑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有利於促進跨境資金流動的總體均衡。

第四,外匯市場調節機制更加成熟,可以更好地發揮人民幣匯率調節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近年來,我國一直堅持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增強,能夠及時有效地釋放外部壓力。市場主體交易保持理性有序,預期總體穩定。企業匯率風險中性也在增強,能夠更加適應匯率的雙向波動。因此,當前更有條件通過市場化手段來防範化解跨境資金流動風險。

“此外,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於美元利率、匯率的影響以及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74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匯局談2022年上半年數據:外匯市場韌性增強 跨境資金流動總體穩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