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危機未解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交叉融合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物資、人員和資本流動造成負面影響,導致全球供應鏈受阻,表現為芯片短缺、能源供應不足、航運不暢、運費暴漲、食材中斷、勞動力短缺等。有分析認為,供應鏈問題存在進一步惡化風險。

美國港口擁堵問題至今未解,由此產生的供應鏈危機外溢影響全球,引發連鎖反應。截至2月9日,美國南加州海運交易所數據顯示,目前停泊在洛杉磯港和長灘港外的集裝箱船為85艘,相較於1月6日的105艘減少了20艘。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認為:“美國作為主要的經濟體之一,因疫情防控失敗、勞動力短缺、通脹高企等問題,使港口擁堵產生的外溢影響全球供應鏈,加上變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毒株導致美國確診病例數再次攀升、勞動力嚴重短缺,這場危機很難在短期內緩解。”

國際金融協會警告稱,美國供應鏈中斷的可能性將繼續上升,目前製造業交貨期延遲情況與2011年福島核事故後的日本一樣嚴重,並開始擴散至全球。分析指出,美國生產鏈危機迫使企業押注效率低但抵抗力強的供應鏈,如集裝箱。但衡量集裝箱費用的德魯裏航運指數顯示,2021年9月的集裝箱費用比一年前上漲291%,生產成本飆漲引發通脹風險。

除了因美國港口擁堵、生產鏈受阻導致全球供需市場失衡,全球經濟體系還面臨着其他挑戰。

“從需求側來看,人口老齡化使經濟增長乏力,有效需求不足,與此同時,收入分配差距過大制約消費,導致消費能力疲軟,真正有需求的中產人羣不僅沒有增加,甚至還在減少;從供給側來看,高新技術產業進步緩慢使生產力無法有效提高,近期被不斷炒作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實際上充滿變數。截至目前,市場仍未出現前景良好的新興產業。此外,全球經濟體系發展嚴重失衡,大部分國家無法真正地實現經濟增長和發展。經濟體制中的弊端,如美元主導的霸權體系、技術溢出存在障礙等,加劇了經濟發展鴻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的“脱鈎”趨勢蔓延。有分析指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並未實現理想復甦,反陷持續低迷,在貿易保護主義的加碼下,“逆全球化”思潮湧動。

王勇説:“特朗普上任後頻繁打破多邊規則、退出多邊組織、挑起貿易戰,企圖通過破壞全球供應鏈實現經濟‘脱鈎’。2021年2月24日,拜登簽署了‘美國供應鏈’第14017號行政令,旨在加強該國供應鏈的彈性、多樣性、安全性等。這些‘逆全球化’思維下的‘脱鈎’計劃,對當前紊亂的供應鏈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為防範美國嚴格的出口管制,許多企業會提前囤貨,對相關產品的生產鏈條、運輸鏈條造成負面影響。”屠新泉認為,“在‘脱鈎’政策的影響下,美國錯誤地認為只要通過發動貿易戰、科技戰和展開地緣博弈,就可解決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從目前的供應鏈挑戰來看,基本沒有哪個國家能完全實現自主供應,要想重構供應鏈生態也非易事。”

在近期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奧孔喬-伊韋阿拉指出,當前的全球經濟動盪為供應鏈多元化提供了機會,許多沒趕上全球化浪潮的發展中國家有望迎來新機遇。

“全球經濟動盪使一些國家開始意識到,經濟相互依存度過高不利於地緣政治穩定。美國等國家陸續出台一系列提高自給率的政策,鼓勵製造業迴流,但這樣的政策是否能順利實現,相關國家能否承擔生產成本上升、生活水平下降等負擔,仍是個未知數。”王勇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現象,市場因無法及時應對此類‘黑天鵝事件’而產生連鎖反應。此外,中美間的貿易摩擦、全球自然災害頻發,在不同維度上增加了供應鏈斷裂的可能性。”屠新泉認為,“目前市場大多傾向於提高供應鏈韌性、彈性,降低自由度和對外依賴度等,這是各國在權衡‘效率’和‘安全’後做出的選擇,雖不利於全球經濟發展卻也無可奈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63 字。

轉載請註明: 全球供應鏈危機未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