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鯨”豪賭科技股,暴跌後美股何去何從?

多年前,摩根大通倫敦首席投資辦公室的一名交易員交易了上千億元的CDX頭寸,導致衍生品市場動盪,也造成了超60億美元的鉅額衍生品虧損,同時他為自己贏得了“倫敦鯨”的名號。近期,孫正義旗下的日本軟銀集團則被封“納斯達克巨鯨”。

從上週四開始,美股連跌兩日。納斯達克指數兩日高達6%的跌幅嚇壞了不少投資者,尤其是國際金價、比特幣等同步下挫,這不禁讓人感到“3月重現”——拋售一切、只為換取美元流動性。

儘管眾多機構人士只是將其視作漲幅過大後的正常技術回調,但另一個消息則令市場震驚——也就在暴跌之日,外媒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道稱,在過去的一個月裏,軟銀購入約40億美元科技股看漲期權,推高了交易量,一時間引發交易狂潮。眼下,軟銀被視為科技股漲勢波動的幕後推手之一。

“巨鯨”豪賭科技股,暴跌後美股何去何從?

當然,軟銀很可能只是“巨鯨”之一。引發市場擔憂的是,這種大單下注看漲期權而推升股價的操作在市場上行時自然會加速推升行情,但反饋效應是雙向的,即當這個股價下跌時,正反饋轉向負反饋,做市商將在下跌過程中加速拋售手中股票。這是否意味着市場的下挫風險仍在加劇?

“雖然我不知道他們為何要玩這種遊戲,但在當前的形勢下,有兩個重要因素不能忽略,這也是為何大家持續看好美股尤其是成長型股票的原因。首先,這些科技公司不僅盈利強勁,而且不斷重塑、控制人們的消費行為,疫情則將這種革命至少向前推進了5年。同時,美聯儲盯住平均通脹的新貨幣政策框架非常鴿派,財政擴張也在持續。”某華爾街投行資深主管馮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因此很可能我們仍在美股上行的早期,‘巨鯨’瘋狂追逐科技股恰恰反映了這點。這次回調更像一個上行週期的健康減速。”

豪賭科技股隱藏風險

上週的美股科技股暴跌背後隱藏了兩個驚人的事實。其中一個眾人皆知——今年美股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從3月22日的最低點至今,納斯達克100指數漲幅高達65%,較疫情前的歷史高點還高出近21%。多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的對沖基金人士表示此前被驚人的漲勢逼空,而美國散户在遠程辦公的情況下更是前赴後繼湧入美股。

另一個現象則在暴跌之際才被曝出——“巨鯨”們的科技股豪賭。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知情人士稱,軟銀通過一系列交易購買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股票衍生品,推動與單個公司相關的合約創下歷史最高交易量,也推動大型科技股狂熱上漲,隨後在上週四和週五大幅回落。一位銀行家將其描述為一場“危險”的賭博。

大舉進入期權市場的舉動,也標誌着軟銀這一投資巨頭的新篇章。近年來,該公司通過其1000億美元的創投基金願景基金,大幅押注科技初創企業的股權。在疫情打擊了這類投資後,軟銀利用孫正義的100億美元出資,成立了一家投資二級市場股票的資管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的第二大股東、英國老牌資管柏基投資認為,未來,究竟是選成長股還是價值股不再是正確的問題,更應該問的是,如何找到重要的前5%的頭部贏家公司。

“成長”意味着管理人要展望5年以上的時間,尋找這個週期內收入翻倍的公司;“價值”往往意味着股價相較於內在價值“折價”的公司,當投資者對短期新聞反應過度時,基金管理人以較低價格買入,並等待其迴歸歷史均值。但在當下的環境,如果可再生能源變得既便宜又可存儲,石油公司股價還會否修復?實體零售商店面沒必要存在時,實體零售商的股價為何要均值迴歸?柏基投資認為,股市中長期的財富創造大部分來自極少的爆炸性贏家。

新冠肺炎疫情後,更多的經濟和社會活動已轉移到互聯網上。過去的習慣已被打破,人們迅速適應了新的範式。投資者可能已意識到,股票指數中的很大一部分成份股將被淘汰,新範式很大一部分與極少數公司相關。

均值迴歸已不再的大背景下,疫情走向、經濟復甦和政策變化將共同決定市場在未來走向何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6 字。

轉載請註明: “巨鯨”豪賭科技股,暴跌後美股何去何從?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