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報難題未解 明發集團被迫高息舉債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何時復牌未有時間表,明發集團(00846.HK)又迎新挑戰。

  日前,明發集團宣佈,其已在日前完成發行1.76億美元債券。據悉,該債券本金額1.76億美元,年利率22%,期限為2020年12月5日到期。

  根據條款,若明發不能按時償還債務,該債券將按22%年利率加上按年利率10%,上浮至32%。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2019年2月,當代置業曾發行一筆2億美元綠色優先票據,利率為15.5%,創下當時亞洲公開債券發行票面利率新高。明發集團再次刷新紀錄。

  6月12日,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明發之前,市場上也有企業發行過類似高息債券,但都不是公開發行,明發是已披露的企業中,發債利率比較高的。

  “中小企業如果融不到錢,就可能現金流斷裂,但如果資金成本過高,則不僅損失利潤,甚至可能導致鉅虧。”6月13日,一家千億房企高管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高息舉債背後,反映出投資者對於明發集團再融資和流動性風險的擔憂。

  2016年4月1日,因財務數據真實性存疑,明發被香港證監會責令停牌。6天后,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準普爾宣佈,因明發再融資風險上升,將其評級下調至“CCC ”(如果商業、金融、經濟條件惡化,發債人可能會違約);因財務報告問題評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截至目前,明發集團的復牌工作仍未見實質性進展。時代週報記者多次致電明發集團董秘及投資者關係部,詢問復牌計劃及如何解決資金難題,均未得到回覆。

  仍等港交所表態

  明發停牌事件,要從2016年開始講起。

  2016年3月17日,普華永道(明發集團前核數師)告知明發集團,因其未能對明發若干股權轉讓、銷售交易以及多項與其他公司具資金流動性質的事宜,取得足夠且適當的審核憑證,故對公司2015年財務報表“不發表意見”。

  一位行業分析師曾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會計事務所一旦對財報不發表意見,説明該公司財務數據真實性難以得到保障。

  普華永道的舉動,立刻引發香港聯交所(下稱“港交所”)的關注。港交所責令明發集團自2016年4月1日起停牌,並給出四個復牌條件:對前核數師提出的事宜進行調查並披露調查結果;處理2015年財報中的審核保留意見;將所有重大資料告知市場;刊發所有尚未發佈財務業績。

  2019年4月15日,在前述四個復牌條件上,港交所又給明發增加了三個復牌指引。包括顯示設有充分的內部監控及程序,以遵守上市規則;顯示對管理層及相關具有影響力的人士在誠信上的監管;顯示所有董事均符合勝任上市發行人董事的標準。

  停牌後,明發一直為復牌工作而奔波。2019年7月2日,明發刊發2016―2018年度業績報告;7月15日,明發宣佈成立風險管理委員會;7月26日,明發刊發2016―2018年三年的中期業績報告;今年4月,明發集團董事會主席黃煥明辭去職務,由林家禮代替。據媒體報道,黃煥明辭任與明發復牌有很大關係,説明公司為了復牌下了很大決心。

  截至目前,明發集團復牌事宜仍在等待港交所的表態。

  “今年可能因為疫情的原因,香港證監會在對企業復牌或退市的要求方面有所放鬆,不然明發早就退市了。”黃立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因此明發需要通過發債來改善公司的財務狀況,為復牌做最後努力。

  償債壓力較大

  復牌事宜尚未明朗,而明發當下經營情況也並不樂觀。

  5月4日,明發集團發佈公告稱,今年1月至3月31日,集團錄得未經審核合同銷售約14.9億元,較2019年同期(約21.0億元)下降約29.0%。

  另據明發集團2019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合同銷售113.1億元,同比下降約30.8%;綜合收入約為126.61億元,較2018年增長8.8%;年度利潤由2018年的12.891億元減少11.9%至11.359億元。

  明發解釋稱,利潤減少主要是由於實際税率由2018年的49.9%增長至2019年的57.9%所致。

  “會計師每年要對公司財務賬潛在要交的税進行一個預測,而這個預測的數字對公司而言是個成本。”6月15日,一位地產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成本增加時,利潤自然就減少。

  截至2019年年末,明發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人民幣34.88億元,應於1年內及1年後償還的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分別為64.92億元和5.604億元,現金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償債壓力較大。

  與此同時,明發集團現有土地儲備也略顯不足。

  截至2019年底,該公司應占土地儲備減少4.9%至約2130萬平方米,其中位於一線城市的土地儲備僅佔1.2%,位於安徽和江蘇的土地儲備分別高達36.8%、24.6%,土地佈局亟待優化。

  明發集團在年報中表示,考慮到2020年經濟的不確定性,集團將優先發展現有土地儲備,並在補充地塊上更為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