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月以來,A股市場共計發生925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6.30億股,累計成交金額為338.62億元。醫藥、消費和科技“老三樣”仍是機構大手筆買賣的對象。
節前大宗交易熱度不減
春節前,大宗交易仍然保持着熱度。2月以來,市場共計發生925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6.30億股,累計成交金額為338.62億元。具體來看,相對前收盤價,共有198筆大宗交易為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為3.73%;677筆大宗交易為折價成交,平均折價率為7.61%;其餘為平價成交。
在溢價成交中,15筆大宗交易的溢價率在10%及以上,42筆大宗交易的溢價率在5%及以上。其中,最高一筆大宗交易的溢價率為19.48%,在這一溢價率上的成交量為100萬股,成交金額為276.00萬元。在折價成交中,有500筆大宗交易的折價率在5%及以上。
從機構參與大宗交易角度來看,機構專用出現在買方席位的大宗交易共有182筆,合計成交2.51億股,成交金額合計91.12億元。其中,相對前收盤價,有39筆為溢價交易,平均溢價率為2.86%,最大溢價幅度為9.09%,在這一溢價率上合計成交45萬股,合計成交金額為4364.10萬元;有142筆為折價交易,平均折價率為7.58%。機構大宗交易買入的個股在行業分佈上集中在製藥、醫療保健、消費、軟件、半導體等。
機構專用出現在賣方席位的共有86筆大宗交易,合計成交1.37億股,成交金額合計33.92億元。其中,相對前收盤價來看,有43筆為溢價成交,平均溢價率為3.11%,最大溢價幅度為8.18%,在這一溢價率上合計成交14.26萬股,合計成交金額為5761.04萬元;有30筆為折價交易,平均折價率為5.32%。機構大宗交易賣出的個股在行業分佈上以食品飲料、技術硬件等為主。
不急於大規模調倉
“春節前,機構在大宗交易上相對比較審慎,相比於1月調倉換股之際的大進大出,機構一般是有的放矢,不急於大規模調倉。”上海證券分析人士表示。這也得到了基金機構的印證,有基金經理表示,1月份已經完成大部分的調倉,進入2月,並不急於進一步調整持倉。
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孫芳指出,即便過去兩年的上漲導致不少個股股價處於歷史高位,A股市場仍不乏機會,結構性慢牛有望延續。
“大宗交易日漸成為基金經理挖掘市場機會的一個途徑,如果二級市場交易呈現向核心賽道集中的態勢,大宗交易也會出現馬太效應,很多邊緣化的個股可能無人問津。”一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