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益市場“巨浪”中調研規模不降 誰在險資關注流量“C位”?

權益類投資市場“波濤洶湧”之時,險資卻並未停下“溯洄”調研的步伐。4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險資調研情況發現,一季度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機構合計100餘家,調研總次數超850次,被險資調研的個股數量則近300家,相較去年同期均有所提升,其中科技、大消費依然是險資調研“熱門”。業內人士認為,上述領域受險資青睞,與其對保險業務的協同作用或者其本身有較大市場機會有關;而多家頭部保險機構近期對權益類市場發射的積極信號,也讓險資入市態勢未來可期。

權益市場“巨浪”中調研規模不降 誰在險資關注流量“C位”?

科技、大健康仍是調研“重頭戲”

從調研領域來看,科技與大健康依然是今年一季度險資調研的“重頭戲”。

具體而言,2021年一季度,險資合計調研的個股數量達到293家,相較去年同期的236家同比增長24.15%。從險資調研的個股“三甲”來看,邁瑞醫療被達25家保險機構扎堆調研,最受青睞;愛美客、藥石科技位列其後,參與對其調研的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公司數量分別為18家和17家,三者分屬醫療保健設備、生物科技和西藥行業,均在“大健康”領域。

放眼最受險資青睞的前20名個股榜單,除了醫療健康領域外,電子科技、信息技術領域亦備受關注,如通信設備業的傳音控股、電子設備和儀器業的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等。

“科技產業升級是未來的重要方向,醫美康養這個板塊因為業績比較好、符合中長期消費升級的邏輯,所以長期以來其實都是資本市場關注的對象。”對於上述險資調研“地圖”,川財證券研究所所長陳靂如是評價。

而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亦分析稱,這兩個領域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有提高趨勢,並且能支持保險公司運營。

“其中醫療康養領域與相關保險業務有直接的協同作用,電子科技能支持改造保險經營方式,因此,保險資金加大投資力度。這兩個領域在去年與今年一季度的市值均波動較大,且個股之間差異很大,所以保險資金加強了調研。”對此,王向楠如是解釋。

此外,家庭娛樂軟件行業的吉比特、航天航空與國防行業的中航機電、航天發展,以及化肥與農用化工行業的新洋豐,服裝、服飾與奢侈品行業的周大生等亦進入險資重點關注的視野。

“這幾個領域與保險經營的直接關係不強,居前或許是由於它們的市場機會可能較大。”王向楠解釋稱,家庭娛樂軟件、家電、服裝和服飾與奢侈品,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基礎內容,有一定支撐,在實施“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戰略下有一定發展空間;而航天航空與國防和化肥與農用化工,則均是有真實技術積累,且將加大投入的領域。

頭部險資成調研“頭羊”

將鏡頭移向參與調研的險資本身,北京商報記者發現,今年一季度,參與調研的保險公司及保險資管機構合計105家,調研總次數861次,相較去年同期的837次調研總次數增長2.87%。其中,頭部保險機構亦是調研“頭羊”。

具體而言,“國壽系”險資一季度調研次數遙遙領先,合計114次。其中,國壽養老調研較多的個股包括海爾生物、天融信、周大生,分屬醫療保健設備、電氣部件與設備及服裝、服飾與奢侈品行業;中國人壽調研較多的,則有電子設備和儀器行業的淳中科技、大華股份,以及食品加工與肉類行業的華寶股份等。

對此,王向楠認為,“國壽系”可投資資金量大、資金久期長,要發揮穩定的機構投資者的作用,需要事先充分了解上市公司信息。

而對於調研次數的增加,陳靂認為:“每家險資都有自己不同的投資風格,有一部分比較傾向於調研一線瞭解情況,所以調研情況從數量上來看更多。”

放眼行業整體,相較財險公司和保險資管機構,今年一季度,人身險公司依舊是調研“主力軍”。具體而言,今年一季度參與調研的壽險公司54家,健康險公司3家,養老險公司6家,財產險公司約20家,資管公司3家,另有若干保險集團參與調研。

陳靂介紹稱,在權益市場投資興趣和比例上,壽險公司及其下屬資產管理公司一直多於財險公司,也更加關注二級市場權益投資。

對於人身險成“主力”這一調研佈局的成因,王向楠分析稱:“人身險公司的可用資金量更大、可投資時間更長、資金自主投資比例更高,所以更積極地進行調研。人身險公司將更多的資金投入股市,且面臨着投資業績上更大的橫向比較壓力,所以這種分化加大。”

權益投資市場被普遍看好

儘管今年一季度權益類市場波動較大,險資調研規模依然有所擴大。業內人士認為,這反映出險資對權益類市場的看好。

如中國人保財務負責人周厚傑便在公司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在權益配置方面始終高度關注資本市場的變化,也特別關注近期整個股市的較劇烈變動。2021年受益於經濟的回暖向好、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居民財富向資本市場轉移,預計A股市場仍然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亦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關於資產配置,去年平安預估股票的相對回報較債券好。

而中國人壽投資管理中心負責人張滌此前亦於中國人壽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中國的權益市場長期向好的方向不會變。

“中國的資本市場越來越規範,長期向好的趨勢非常確定。中國廣大的老百姓都有資產配置的需求,同時外資也在全球的配置中,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這些都會產生很多的權益市場的配置機會。中國的A股市場投資者結構也在發生變化,機構投資者的聲音會越來越大,投資者的成熟度也在不斷提升。”對此,張滌如是解釋。

那麼,在權益類市場的地圖上,險資在未來可能會產生何等“走位”?

陳德賢便表示:“今年還是延續去年的思路,股票相對回報率比債券會好一點,但今年股票的波動可能會較大,需要在防範風險的同時利用好股票市場的波動機會,進行一些戰術性操作。”

而關於未來在權益市場方面的配置策略,張滌則介紹稱,首先,中國人壽將圍繞長期的戰略配置,中樞和敞口會有非常嚴格的投資紀律,圍繞中樞和敞口做投資安排;其次,將發揮內外部管理人的優勢,通過內外部管理人的有效互補,創造長期穩定的回報;最後,會圍繞市場的變化做戰術的再平衡,有效地管控投資風險。

“保險資金很多是中長期投資,在投資策略上,更重視中長期的成長股,科技、消費、順週期等行業都是當前的熱點,隨着疫情得控,左側拐點性機會的行業也會越來越受重視。”對於未來險資入市趨勢,陳靂則預測,二三季度通常也是產業和企業調研的高峯時段,並指出經濟復甦主題、鄉村振興和科技升級主題值得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

【來源:北京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63 字。

轉載請註明: 權益市場“巨浪”中調研規模不降 誰在險資關注流量“C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