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60年,煤電將被全部淘汰?專家回應

由 万俟傲白 發佈於 財經

人民網北京3月23日電 (王紹紹)近日,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在京舉辦中國碳達峯碳中和成果發佈暨研討會,在國內首次提出通過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實現碳減排目標的系統方案。該方案提出,具體到生產生活中,在2060年,中國煤電裝機將全部退出,引發輿論關注。對此,有網友提出疑問,這是否意味着我國2060年煤電將會被全部淘汰?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峯。

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高峯(受訪者供圖)

煤電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儲備,短期內不會被淘汰

“在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中,煤電依然會存在,只不過不是主流了。”高峯説。在我國,煤電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戰略儲備,碳達峯、碳中和是從整體上實現減排,但並不意味着未來的任何時間節點都不允許有碳排放。可再生能源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在某些應急情況下,比如大規模災害天氣發生的時候,需要靠煤電保障能源安全。

能源轉型的過程就是把煤電從傳統的基礎性能源變成備用的調節性能源,隨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接入,煤電靈活性變得更為重要。高峯表示,從目前來看,完全不依賴煤電不太現實。所以,在我國,煤電短期內不會被淘汰。長期來看,我們的能源結構必然會不斷優化升級。煤電將成為能源“預備役”,平時電量為零,能源安全受到威脅時及時頂上。

高峯説:“將來,為了能夠更好地接入可再生能源,可能偶爾需要煤電出力大一點,碳排放多一點,但從整體系統性來考慮,接入可再生能源更多,總體排放減少。”

“能源互聯網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將來電力系統中80%、90%都可能是可再生能源。”高峯表示,碳中和目標的提出讓中國能源革命有了更明確的時間表,而能源互聯網是能源革命的具體載體。

科技創新為引領,生態構建是關鍵

在我國,有些地區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如何打破“一煤獨大”的格局,是一個迫切需要被解決的問題。煤炭比例偏高嚴重製約着減排的進程,能源系統的轉型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曾表示,化石能源產生的二氧化碳佔温室氣體總量70%以上,是碳排放問題的根源。在這種情況下,又該如何實現能源體系的低碳轉型?高峯表示,核心在於兩方面。

第一是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未來的轉型和改變必須要靠科技創新,能源轉型也是一樣的。在我國,新能源發展迅速,其繼續發展的過程中,若想要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就需要把科技創新作為支撐。

第二是生態構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終端能源消費結構均以化石能源為主,而且傳統能源發電比重偏高,亟需解決能源可持續發展問題。我國更加面臨能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下一步,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低碳轉型不僅僅是電網一家的事,新能源企業、用户,包括化石能源企業等,都需要共同完成這個事情。

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加快實現碳減排

建設中國能源互聯網和實現碳減排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呢?高峯告訴記者,實現碳減排的關鍵問題是能源系統的轉型和碳排放的減少。能源互聯網的核心就是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其目標與實現碳減排與碳達峯、碳中和是一致的,它能讓可再生能源充分發揮作用,得到更高效的利用。

能源互聯網從系統性思維出發,通過綜合考慮優化能源結構,提升整體能源利用效率。“它能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助力節能減排,有利於早日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高峯表示,能源互聯網是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重要支撐。

數字化轉型是能源互聯網的核心抓手。高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現在做的就是利用數字化的手段,打通源網荷儲各個環節,例如把海量的分佈式儲能通過數字化手段形成一個虛擬的大型能源調節中心,更好地實現規劃、建設、運行、管理、調控,進而助力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使用,來達到清潔、低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