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中國海外債券發行創下歷史新高,達到2200億美元,佔整個亞洲債券發行量的65%。中國債券海外發行量和2019年相比略微增加1%。和十年前相比,亞洲整體的發行量由700億美元上漲到3400億美元的規模,當時中國債券的發行量僅佔20%左右。
花旗亞洲債券資本市場、貸款與收購融資部董事總經理茅駿翔認為,2021年還是有望創出更高的水平。背後主要有是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國家政策鼓勵,政策鼓勵企業去申請額度、申請海外發債,基本上只要用途合理,資金不管是境外使用、境內使用都能得到批准。第二,美國經濟還需要一段時間恢復,今年美元利率還是會維持在比較低的水平。第三,境內外的利差讓海外融資的成本更低,類似的情況在過去2016年、2017年都出現。同時,人民幣保持升值趨勢,從匯率的角度也支撐企業也相應地增加美元負債。
“今年和去年相比會保持一個非常好的增長。當然總量可能也不會有太大幅度增加,基本上是温和的、10%-20%的增加”,茅駿翔表示。
搶發低利率美元債
去年,中期海外發行的節奏雖然受疫情影響,但發行總體比較穩定。4、5月份市場慢慢恢復以後,央企、國企首先在國際市場上成功發行打開了局面,之後市場信心慢慢恢復。高評級、中等評級乃至非投資級在市場上發行都非常活躍。
至於今年的發行節奏,茅駿翔表示,因為今年春節比較晚,1月份是較好的發行窗口期,1月份至今總髮行量達到了286億美元,這是非常大的一個規模。預期2月份春節影響,3月份企業要發佈業績進入“靜默期”,年報發佈之前這段時間發行規模都不會很大。
茅駿翔認為,之後整個市場仍舊會快速活躍起來,因為美元利率繼續處於低位、信用利差也處於低位的情況,特別是疫情控制住以後將來經濟會復甦,大家擔心如果經濟反彈明後年可能美元利率會走高,所以也會加快融資的速度。海外債70%都是五年期以上的,可能比國內更加有優勢。同時,海外債券市場完全是根據不同的國際評級來決定價格的曲線。爆雷可能還會繼續存在,但是並不會影響整個市場繼續良性發展的局面,因為國際市場對違約還都是非常能夠理性接受,也是非常熟悉的。
海外債券和國內不太相同,基本99%的債券發行都是以再融資進行,債券到期會進行重新進行再融資。去年到期接近1574億,新發總計2200億。今年中國的債券到期有2000億美元,比去年增加了20%左右。2016、2017年市場特別寬鬆的情況下,當時海外美元利率很低,很多中企發三年期、五年期,這些債券都將在今年到期,在2022年也會有1965億美元到期。茅駿翔表示,這些到期後發行人基本會進行再融資,投資者到期拿到錢會投入到新債券,往往也是投入到自己熟悉的領域。所以預期今年中國的海外美元債券發行量很大概率會超過2020年的發行規模。
目前海外市場流動性相當充裕。從花旗銀行之前發債的情況來看,不同的主體平均每一筆的超額認購都能達到4倍到6倍,比如發10億規模美元債,收到三四十億的需求訂單,那就是3、4倍的超額認購。從債券定價來看,茅駿翔介紹道,從初步價格指引到最終價格指引,平均收窄幅度也是非常明顯,很多央企、國企,從它們的初步價格指引,到最終根據投資者訂單價格收窄,平均能夠達到0.5%的非常明顯的收窄幅度。同時一級市場的發行,相對應他們二級市場的價格,通常都有負的溢價或者是平的溢價,特別是看到央企基本是實現了負7個點的發行價,他們新發一個債券,往往能夠實現比自己債券二級市場上更窄的二級市場價格,這也代表着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信用情況的認可。
截至2020年底,中資發行人海外美元債券餘額達到9093億美元,在市場上已經有近萬億美元的債券餘額,也佔了國際債券市場和亞洲債券市場不可忽視的、最重要的一席。
海外投資者對中資美元債的接受度如何?據茅駿翔觀察,在路演中,歐洲、美國看中國的投資者很多已經不僅是老外了,很多是中國的留學生,因為對中國必須有相當的瞭解,中國債券的餘額已經到了非常驚人的規模。
茅駿翔表示,“中資的發債餘額9000多億美元,地產佔了1800億-1900億美元,非投資級地產佔1400多億美元,這些實際上都是投資者真金白銀買來的。很多都是非中國背景的投資者,當然中國背景投資者也很多,但主力還是亞洲其他地區以及歐美的投資者,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對這塊避而遠之,或者降低參與程度。很多地產債發行利率基本上都是他們利息上的最低點,我們1月份也幫好幾家中國地產公司在海外進行了融資,他們期限可以實現五年、六年,發行利息都是過去十年最低的,就是因為市場流動性非常好。非中資的機構投資者對中國的地產債是非常看好的。中國投資級民企——很多TMT都在國際市場上發過債券,他們的債券在二級市場上某種程度上來説,和同評級的國企、和央企是沒有太大的差別的。”
“海外投資者來看,不太會帶着有色眼鏡看中國的民企和國企,他們看重的是國際評級,以及這個評級相對應的企業的償債能力、運營能力。國際市場上並沒有出現民企融資難、融資貴,這跟國內還是有些分別的。”
違約事件不改變基本面
在去年的2200億美元規模海外發展中,接近70%的發行是五年期及其以上的期限。從發行人的類型來看,國企(央企、地方國企、城投)佔比28%,其中央企每年的發行量都能保持在整個發行量的15%-20%左右,地方國企和城投去年佔到13%;金融機構(銀行和非銀機構)海外發債佔比29%,其中銀行佔比14%;投資級民企佔比14%,高收益民企佔比28%,高收益民企以房地產企業為主,投資及民企包括TMT在內等其他各行業企業。
從過去幾年的發行規模來看,上述幾類發行主體的規模基本上比較穩定,國企佔比30%-40%左右的發行量,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佔比30%-35%,民企、房地產企業佔比30%-40%左右。
上述幾類發行人,央企是海外發行的常客,也是最早嘗試海外發債的中國企業,因為央企評級比較高,在國際市場上更受認可。金融機構對資本債的補充需求非常旺盛,包括優先股的發行、二級資本債,海外資本市場對此類金融機構債非常感興趣投資,需求量也非常大。此外,非銀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也是市場上很頻繁的發行人。中國金融機構在海外的發行餘額接近670多億美元。
“債券市場優於銀行貸款的主要原因在於,期限更長、金額也可以很大,很多發行人特別是大型的央企、國企或者金融機構可以發到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長的週期,很好地的抓住當下低利率的環境。特別是我們看到,尤其在疫情之後,美元利率降得非常低,十年期的美國國債都減到1%以下,這對債券發行來説是有相當的吸引力。”茅駿翔表示。
高收益債中,房地產企業的發行量差不多能佔到27%-28%左右。中國房地產企業過去幾年在海外發債比較頻繁,很多地產企業是香港或者海外的上市公司,很早地打通了海外的融資平台,成為海外中國債券供給的主力。
監管部門此前明確房企海外融資的“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上限為70%、淨負債與股本之比上限為100%、現金與短期債務比上限為1。境外融資方面,目前房企海外發債只能用來借新還舊,預計2021年該政策仍將延續,因此全年海外債券發行規模將受限於到期規模。
茅駿翔表示,發改委從去年開始對地產債的發行額度審批是隻能以再融資為主,受額度的限制,房地產海外發債總額非常難增加,但在海外來説還是有相當投資者對中國的地產債非常感興趣。
2020年末,中國海外債券餘額是9093億美元,其中地產債餘額接近1800多億,包括投資級和非投資級。
這一兩年來的國內發行人違約事件,是否影響海外機構投資者對中資美元債的投資?
茅駿翔表示,實際上,在國際市場上,並沒有掀起太大的波瀾,海外美元債市場並沒有因為幾筆違約而萎縮,海外投資者也沒有因為最近有一些地產債發行人發生了一些困難,就對整個美元債市場或者對地產美元債進行大舉的拋售。國內的違約、爆雷,我覺得是中國債券市場發展過程的一部分,長遠來看會使市場更加完善。
茅駿翔認為,主要原因是國際債券市場多年以來一直就是實行就是“買者自負”的風險意識。國際的評級分投資級,投資級裏又分很多級,非投資級裏也分很多級,相應來説風險的架構體系比國內更加完善。不光是中國,亞洲、歐美也經常會有一些發行人出現債券的違約,違約之後怎麼清算處理,那麼多年來相應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投資體系。海外的招債説明書都是三四百頁的,上面有大量的風險揭示因素,當投資者進行美元債投資的時候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些風險揭示因素。
經濟觀察報記者鄭一真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