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無處不在的投資狂熱:從加密藝術到交易卡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近來狂熱的投資勢頭在很大程度上是始於去年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全球經濟急劇下滑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非傳統資產,誰也無法預測這場投資的派對何時以及如何結束。作者是艾琳·格里菲思(Erin Griffith),本文譯自Medium,原標題為" From Crypto Art to Trading Cards, Investment Manias Abound ",希望對您有所啓發。

舊金山——上週,一張印有四分衞湯姆·布雷迪(Tom Brady)的交易卡以13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加密貨幣比特幣(Bitcoin)的總價值達到了1萬億美元。佳士得(Christie)以區區100美元起拍價,以693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了一幅名為Beeple的藝術家的數字藝術品。

這些看似奇特的事件其實都是相互關聯的,是席捲金融界的一系列狂熱的一部分。幾個月來,專業投資者和普通投資者推高了股票和房地產的價格。現在,這股狂熱已經蔓延到風險最高——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最古怪的資產上,包括數字蜉蝣(digital ephemera)和媒體、加密貨幣、交易卡等收藏品,甚至運動鞋。

這種激增是由一系列獨特的條件推動的。儘管有數百萬人在疫情中失業,但由於救濟支票和政府向經濟注入的現金,許多人的銀行賬户依然興旺。但是當人們積累更多的錢時,像股票和債券這樣的傳統投資就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了。

很多人變得很有創意,在厭倦了新冠疫情的無聊之後,很願意冒更大的風險進行投資。通常,他們會受到Reddit和Discord上的在線社區的慫恿,在那裏,下一筆重大投資會受到熱烈討論。他們還求助於交易應用Robinhood和加密貨幣平台Coinbase等技術工具,這些工具允許他們點擊一個按鈕就可以購買和交易不同的物品。

如今,這已經在各種各樣深奧的類別中產生了小泡沫,使得一度晦澀難懂的縮寫詞如SPACs和nft幾乎和標普指數一樣無處不在。在過去一週,遊戲網站Roblox和韓國電子商務公司Coupang等公司的上市,以及電子遊戲零售商GameStop和其他所謂的迷姆(meme)股票的上市,都受到了旺盛的需求的推動。

“這只是一個被壓抑的投資循環,因為資金無處可去,所以它在做愚蠢的事情,”投資者、企業家和市場評論員霍華德·林德森(Howard Lindzon)説。

這種狂熱是在經濟深度痛苦之時才會爆發的,會給許多投資者帶來大量的風險。一些人已經在羅賓漢案(Robinhood)上損失慘重,被指控鼓勵類似賭博的行為。其他資產比如比特幣,是很不穩定的,而運動鞋和非同質化通證NFT又是如此新,它們被大肆炒作,卻很難知道它們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最終究竟會值多少錢。

就目前而言,這種泡沫接泡沫的行為,似乎並沒有對更廣泛的金融體系,構成系統性風險。但一些投資者表示,他們感到不安。

“大多數人在歡呼,但同時也在搖頭,大家都在問,泡沫什麼時候破滅?” 美國硅谷銀行SVB的首席投資官梁珍(Jane Leung)表示。

在新澤西州櫻桃山(Cherry Hill, New Jersey) 的35歲的律師馬修·肖爾(Matthew Schorr)就是其中一員。多年來,他一直在尋找熱門投資,但在他的朋友將這種加密貨幣斥為“假幣”後,他對股市失去了興趣,並放棄了比特幣。現在他後悔了,因為一枚比特幣的價值已經飆升至5.7萬美元以上,這意味着他2011年購買達美樂披薩(Domino’s pizza)時支付的8枚比特幣,現在價值將超過45萬美元。

肖爾不想再錯過一次。因此,從今年1月開始,他在社交媒體上看到有關這些視頻售價數萬美元的傳言後,花了5000美元從NBA Top Shot網站購買了351個視頻。Top Shot是一個交易籃球精彩片段的網站。據跟蹤這些視頻的網站Momentranks.com稱,這些視頻的價值現在已飆升至6.7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7萬元)。

這些視頻是一種被稱為“非同質化通證”(NFTs)的投資,已經在音樂、藝術和體育領域流行起來。數字代幣使用計算機網絡來證明視頻、圖像或歌曲等數字物品是真實的,從而給物品賦予價值——至少在購買者眼中是這樣。一些人將NFTs比作數字交易卡。(基礎作品的創作者通常保留版權。)

懷疑論者認為,非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最值得懷疑的資產之一,因為一幅非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圖像,可以被無休止地複製和共享。儘管如此,仍有足夠多的人相信驗證代幣的價值,他們已經與另一個推動市場的現象吻合:FOMO,即“害怕錯過”。

 “我正努力把握市場脈搏,不讓自己再次落後。” 肖爾説。他每天花5個小時研究市場,與其他收藏家討論相關的問題。“在任何金融工具中,這種6周的回報率都是聞所未聞的。”

上個月,NBA Top Shot的總銷售額超過了2.32億美元,這一數據是從去年開始統計的,其中包括4750萬美元的單日銷售額。

“我認為還可有100倍的利潤,”Dapper Labs的首席執行官羅哈姆·加萊戈茲盧(Roham Gharegozlou)説。Dapper Labs與NBA合作開發NBA Top Shot。“因為需求太大了。”

這一投資勢頭在很大程度上始於去年新冠疫情的蔓延,和全球經濟急劇下滑之後。作為對經濟現狀的回應,美國降低了利率,購買了政府債券,並通過了一攬子救助計劃。德國、巴西、日本等國也採取了類似行動。

這些舉措產生了雙重效果,一方面增加了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資金規模,另一方面也鼓勵了人們消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的數據顯示,上個月美國銀行賬户存款達到16.45萬億美元,比2020年1月的水平高出3萬億美元。而自去年3月以來,美聯儲設定的利率一直接近於零。

低利率降低了債券等傳統投資的吸引力,而已經上漲了10年的股票,甚至變得更加昂貴。從那時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資非傳統資產。

隨着NFT的上升,狂熱情緒迅速升級。上個月,一隻貓的NFT動圖,展示了一隻有着餡餅狀身體的飛行貓,以58萬美元的價格售出。其他藝術家,包括格萊姆斯(Grimes)和史蒂夫·青木(Steve Aoki),已經開始從他們的數字藝術作品中獲利數百萬美元。週四,真名為邁克·温克爾曼(Mike Winkelmann)的Beeple,以6930萬美元的天價賣出了他的“每日——最初5000天”(Everydays — The First 5000 Days)非文本分析。

初創公司vincent的創始人斯拉瓦•魯賓(Slava Rubin)表示,他的網站已經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用户。Vincent公司幫助人們尋找對葡萄酒、收藏品和訴訟融資等另類資產的投資。他説,數據顯示,上個月對NFT的興趣增長了44%,對收藏品的興趣增長了33%,這使它們成為該網站上增長最快的類別。

 “公眾真的傾向於用這些新的方式來思考如何投資,無論是純粹的利潤、愛好,還是基於懷舊和興趣。” 他説。

這個月,電子音樂人3lau通過出售與他之前發行的一張專輯有關的“網絡視頻”,賺了1170萬美元。買家不僅會收到代表專輯正版的數字代幣,還能獲得新音樂和限量版黑膠唱片。

3lau的真名是賈斯汀·布勞(Justin Blau),他説他被價格“震撼”了,以及這表示了對新型市場的支持。

 “人們對在一種能給他們帶來情感價值的媒介中儲存價值感到興奮。”他説。

投資者也被一種“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s所吸引。許多人向這些在公開市場交易的金融工具投了錢,儘管它們只是沒有業務的空殼公司。相反,它們的創始者向股東承諾,他們將找到一傢俬人公司與之合併,從而快速地讓公司上市。

追蹤上市情況的公司Renaissance Capital稱,今年的SPACs數量如此之多,與真實公司的新上市公司數量之比接近4:1。一些投資公司一次推出三到四個新的SPACs,沙奎爾·奧尼爾(Shaquille O 'Neal)、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和西亞拉(Ciara)等名人和體育明星,也成立了自己的SPACs。

通常情況下,SPACs是與從未賺過一美元的公司進行合併的。兩家未來幾年都不指望有任何收入的電動空中出租車公司——Joby Aviation和Archer Aviation——上個月宣佈了SPAC交易,估值分別為66億美元和38億美元。

運動鞋轉售也呈爆炸式增長。StockX是一個類似eBay的市場,人們可以在這裏買賣運動鞋和其他收藏品。該公司首席執行官斯科特·卡特勒(Scott Cutler)説,該公司1月份的鞋類銷售額幾乎是一年前的兩倍。這一增長得益於耐克著名風格的扣籃——SB Low主打的紐約鴿子牌(NYC Pigeon)——在那個月以創紀錄的33400美元售出。

卡特勒説,年輕一代想要投資與文化相關、財務狀況良好的東西,而運動鞋“實際上是一種比你想象的要穩定得多的投資。”

交易卡的銷售也開始騰飛。在StockX上發行的mint-condition卡的價格從一年前的280美元躍升至1月份的平均775美元。在過去的一週,布雷迪卡以13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這是他新秀賽季的100張類似的布雷迪卡之一——在一月份,類似的布雷迪卡以555988美元的價格出售。

誰也無法預測這場投資的派對何時以及如何結束。一些人預計,新冠疫情後疫苗的廣泛分發和正常生活的迴歸將帶來一個蓬勃發展的二十年代式的繁榮時代。儘管那十年以毀滅性的崩潰告終,但這種歡欣鼓舞卻持續了數年。

那段時期“相當瘋狂”,導致了“相當迅速的技術變革”。“而且有很多錢可以賺。” 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金融學教授勞拉·維爾德坎普(Laura Veldkamp)説。

譯者:Teresa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