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標誌着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外媒認為,在新冠疫情衝擊下,中國展現出紮實的經濟基礎和快速復甦的強大能力,是世界經濟的“救生圈”。
俄羅斯衞星通訊社3日在重要位置刊發多篇文章,報道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主要議程及大會新聞發言人的精彩發言。新加坡《聯合早報》也密集報道政協新聞發佈會消息,並在首頁重點展示。德國《斯圖加特新聞報》刊文稱,今年的兩會將對世界產生比預期更大的影響,值得認真聆聽。
▲ 新加坡《聯合早報》首頁截圖
兩會期間,中國經濟是最受全球媒體關注的議題之一。美聯社3日發文稱,由於疫情原因,中國在2020年並沒有設定GDP增長目標,但此後中國擺脱疫情影響,預計將把重點轉向長期努力,致力於成為科技大國。日本時事通信社4日報道稱,中國自2月中旬以來,就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國通過兩會展現經濟和生活已恢復正常。
阿根廷《金融界報》3日發表題為《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扮演“救生圈”的角色》文章稱,中國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主要經濟合作伙伴,因此中國經濟的快速恢復對全球經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之下,中國顯示出,它不僅擁有快速增長的經濟,還擁有紮實的經濟基礎和快速恢復的強大能力。由此,可以這樣比喻,這場疫情危機顯示出,中國是世界經濟的“救生圈”。
▲ 阿根廷《金融界報》報道截圖
“作為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將繼續與其他國家發展區域合作,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俄羅斯《生意人報》4日援引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的話稱,中國兩會上將展現“一帶一路”倡議取得的成果。俄羅斯亞洲工業企業家聯盟主席維塔利·曼科維奇日前採訪時稱,綠色開放的中國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他期待兩會上有關中國如何繼續擴大開放的討論,為兩國經貿合作迎來更大發展空間。
政協大會發言人郭衞民回應中國疫苗安全質疑,同樣引發外媒關注。印度報業托拉斯3日撰文引述郭衞民發言提到,質疑中國是想利用疫苗出口來擴大地緣政治影響力的説法是十分狹隘的。《牙買加觀察者報》3日發表題為《中國疫苗——希望之源》報道稱,中國疫苗出口取得令人驚訝的成功,助力全球抗疫工作。報道列舉了中國為多國提供新冠疫苗以及有效案例,並援引杜克大學全球衞生部創始主任克里希納·烏達庫瑪的話稱:“我們正在見證疫苗出口發揮的作用,中國在這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另外,布基納法索媒體“Burkina”關注中國脱貧,用三個關鍵詞“有效領導”“精準扶貧”“共同努力”總結了中國脱貧攻堅取得的重大成果,還關注到中國農村地區4G網絡建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
“從中國兩會中可以聽到普通人的聲音。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一名清潔工都有機會通過兩會向政府提出有關垃圾管理的建議。”阿聯酋“觀點”網站2日刊文稱,兩會為世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不僅可以瞭解中國的發展經驗,諸如中國如何制定和執行其發展計劃,同時海外投資者還可通過兩會了解中國經貿政策,以便更好地在中國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