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和充電環節安全質量成為汽車企業打開消費市場大門的關鍵。
近期,國內多家主流車企在動力電池領域頻頻發力。9月24日,長城汽車對外發布大禹電池技術;9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首次對外發布GSEV高性能動力蓄電池系統,在保證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實現了電池的輕量化;9月26日,嵐圖在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向動力電池涉水碰撞安全指標發起挑戰。
動力電池主導市場話語權
“高速發展的新能源車對於所有車企而言都意味着巨大機會。汽車企業能否藉助電動化發展的東風,順利實現產品轉型升級,最終還是要用產品硬實力來説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付炳鋒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動力電池技術是新能源車質量發展的前提,更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關鍵。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8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111.5億瓦時,同比增長161.7%。其中,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錳酸鋰電池位居電池產量數據前三位。
付炳鋒認為,隨着電動化發展趨勢加快,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提升,未來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需求量會持續高速增長。而高速增長的動力電池需求,有可能使汽車企業萌生新的想法,即改變動力電池只能通過外採獲得的途徑,通過產業鏈佈局,實現動力電池自給自足的目標。
儘管當前動力電池產能不斷擴大,但依然難以滿足高速增長的新能源車市場需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不少車企受汽車芯片的影響導致產能下降,進而影響終端市場銷量表現,這讓汽車企業更加深刻地意識到核心零部件的重要性。在整體車市向電動化轉型趨勢下,未來市場各方對動力電池需求呈持續增長態勢,動力電池的有效供給就顯得十分必要。
針對這一特點,長期負責新能源車產品市場推廣的比亞迪汽車總經理助理葉庭文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介紹,動力電池不僅影響新能源車的續航能力,還與性能表現、產品穩定性、安全性等諸多方面有着直接關聯,是新能源車產品的絕對關鍵因素。“在新能源車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的當下,擁有動力電池自主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往往市場表現更加優異,且具備緊隨消費市場變化主動調整的優勢。而依靠外採方式解決動力電池供給的企業通常稍顯被動。”他進一步補充道。
為了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部分車企紛紛選擇自建電池廠和進行動力電池的研發。其中,大眾汽車於今年3月中旬公佈動力電池和充電網絡戰略,計劃到2030年在歐洲建成6家電池工廠,總產能達到240億瓦時。此外,特斯拉和蔚來也紛紛選擇自建電池工廠,解決動力電池穩定供給的問題。
葉盛基預測,待越來越多車企具備相關研發能力後,會有更多車企加入到自主研發動力電池的陣營中,這會給第三方動力電池廠商造成不小的競爭壓力。“此前第三方動力電池廠商市場競爭不夠充分,有可能出現研發技術和產品推出滯後的情況,而主機廠的介入,勢必會倒逼動力電池廠商加快產品導入步伐,推進動力電池技術更快發展,最終受益的還是廣大消費者。”他説道。
動力電池進入標準化時代
伴隨動力電池裝載量快速發展,購車成本、充電環節等問題始終困擾着消費者,而動力電池的標準化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自新能源車市場化推廣以來,由於對技術路線的理解不同,不同動力電池企業電池包的通用性存在差異,導致動力電池標準不統一。記者在採訪中獲悉,即便是同一品牌的不同車型、同一材料電池的規格和標準,都很難達到一致,極大影響了消費者的使用感受。
比如,不少消費者希望用“換電”模式解決新能源車補能問題,省去少則40分鐘(快充)、多則7個小時左右(慢充)的充電等待時間,達到與傳統燃油車加油時間相一致的效果。然而,由於不同車型動力電池標準不一致,第三方換電企業無法根據電池種類的多樣性提供對應型號的電池,導致“換電”模式無法大規模普及。
而標準化電芯則讓人們看到了動力電池進入標準化時代的希望。以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GSEV高性能動力蓄電池系統為例,其採用標準化電芯,統一了電芯的長度和寬度,在高度上進行調節從而改變電池的容量,以獲得不同電量和里程,一改行業多品種、小批量的現狀。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車輛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周鶴良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電芯標準化能有效降低10%電池成本,提高電池的核心供應能力,基於標準化電芯,開發出標準化電池包,適應多平台開發及應用,並適配改制後應用於換電及梯次利用,提高電池全生命週期利用率。“汽車企業生產成本下降必然會下調量產車輛的市場售價,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門檻也會進一步下降。”他説道。
動力電池有望掀起“混搭風”
長期以來,是選擇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還是安全等級更高的磷酸鐵鋰電池,汽車企業觀點不一。業內人士看來,能平衡好兩者的關係才是最佳答案。而這樣的設想,如今有望變成現實。
還有不到一個月,蔚來汽車就要將其研發的首塊三元鐵鋰電池包搭載在量產車型上向消費者交付。
據瞭解,該電池包採用三元鋰與磷酸鐵鋰電芯混合排布的方式,可實現低温續航損失降低25%,能量密度提升14%。
周鶴良表示,三元鐵鋰電池市場化運用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打破了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之間的界限,更為動力電池研發打開了新思路。
此前,動力電池研發方式注重對某項單獨材料進行研發,而此次三元鐵鋰材料的出現,推動了不同材料之間融合發展的可能。
周鶴良介紹,不同材料生產的動力電池電壓不一致,因此將兩種材料組合在一起,需要對不同材料之間進行模塊化控制,滿足動力電池包產品一致性的要求。這種“混搭”思路實際上保留了各自的優點,並儘可能規避材料自身的缺點。
葉盛基表示,動力電池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課題,沒有所謂的技術“天花板”。目前很難判斷哪類動力電池最終會脱穎而出,但可以肯定的是,集安全、高效、低成本等多重優勢於一身的動力電池,才會贏得消費市場普遍認可。(中國消費者報 記者吳博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