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險企前11月保費收入2.3萬億,同比下降,但單月數據已回暖
文|《財經天下》週刊 史思同
編|孫月
日前,五大上市險企陸續披露了11月的保費成績單。今年前11個月,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5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保費2.31萬億元,同比下降0.62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保險行業仍未走出低迷的陰霾,但單月保費已經略微呈現回暖的跡象。臨近年底,各大險企都在奮力備戰2022年開門紅,距離2021年結束僅剩不到半月,最後的衝刺能否將五大上市險企的全年保費收入增速拉回正值,尚存疑問。
四增一降,上市險企保費增速分化
具體到各家,今年前11月,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等4家保費收入皆實現正增長,其中增速最高為中國人保2.17%,隨後是新華保險1.67%、中國人壽1.23%,中國太保也微增0.81%。而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增速同比直降5.22個百分點,直接將整體上市險企的保費增速拉為負值。
其中,中國平安的負增長以平安養老為最,增速低至-15.62%;平安產險次之,保費收入為2433.2億元,同比下降7.29個百分點;平安人壽的保費增速也低至3.95%,保費收入為4166.8億元。
而保費收入方面,增速最低者中國平安仍為五大險企之首,前11月總保費6916.2億元,其次是中國人壽5934億元、中國人保5311.89億元,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保費分別為3413.59億元、1551.13億元。
保費業績承壓,單月數據回暖
單月來看,五大上市險企11月單月的保費收入合計為1395.28億元,同比增長近5個百分點,整體實現小幅改善。其中以中國人保為最,增速高達21.93%,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也分別實現同比增長4.93%、4.29%。或受近期分心備戰開門紅的影響,11月單月,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保費收入出現負增長,分別下降了8.37%、2.35%。
分業務來看,今年前11個月,無論是三家財險公司(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的整體保費,還是五家壽險公司(中國人壽、新華保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人保壽險)整體保費,皆為負增長。
今年1月-11月,三家財險公司整體保費收入合計7886.1億元,增速為-1.1%。其中,太保產險、人保財險保費收入實現正增長,增速分別為3%、1.6%,平安產險保費增速為-7.3%,是三家財險公司中唯一負增長的公司。
而就11月單月而言,這三家公司的保費收入均為正增長,人保財險增速高達13.4%,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增速也分別達到4.6%、4.4%。
有業內研報指出,車險綜改一年後,保費收入同比增長情況已獲明顯改善,而近期發佈的新能源汽車商業保險專屬條款,或將再次壓低基準保費;相應措施將在中長期進一步強化規模集中效應,頭部險企的優勢有望進一步得到強化,財險行業的馬太效應將愈加明顯。
而壽險方面整體仍然面臨着壓力。前11月,上市險企中的五家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合計14588.5億元,同比下降0.5%,其中平安人壽增速下降近4個百分點,太保壽險也下降0.6%,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人保壽險皆實現正增長,增速分別為1.2%、1.7%、2.2%。單從11月單月來看,五家上市險企壽險單月保費恢復正增長,增速為1.1%。
在疫情籠罩下,國家經濟放緩,代理人展業困難,加之壽險代理人隊伍規模持續下滑,渠道轉型緩慢,同時疊加監管高壓,壽險行業負債端改善仍需時日。另外,普惠保險快速普及,短期內對商業保險持續擠出;而壽險產品供需錯配等因素,也使得短期內保費增長動能有限。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