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可持續發展”融入青年人消費觀

  綜合編譯 賈曉靜

  重大的全球性事件往往會重新塑造人們的消費習慣。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最近刊登文章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一年多後的今天,很多證據表明,這場全球性流行病對95後影響極大。“正如2008年經濟危機對80後的影響一樣,新冠肺炎疫情這一現代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金融事件之一,為大批年輕人帶來了長期的‘金融風險’。”文章寫道。

  疫情的負面影響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逐漸凸顯。美媒稱,疫情中,許多人的投資縮水了一半;數以百萬計的人的職業夢想被打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年輕人不得不學着在更簡陋的條件下生活,廉價商品隨之變得時髦起來。“過去一年來,你能親身感受到世界的變化:曾經擁堵的高速路變得空空蕩蕩,人們逐漸適應了居家辦公和學習。我們學會了做更少的事、花更少的錢,浪費現象也有所緩解。可以説,沒有哪一代人像95後這樣被疫情改變”。

  雖然“手頭不寬裕”的這一代年輕人在日常花銷上比較節省,但這不意味着他們會放棄對消費方式的某些堅持。事實上,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大眾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福布斯》稱,在後疫情時代,年輕一代正掀起一場“可持續發展革命”,95後在其中扮演着“掌舵人”的角色。

  商業調查機構“First Insight”近日的一項消費者研究顯示,隨着全球經濟復甦,年輕人的主要關注點不再是“抗擊疫情”,而是“拯救地球”。“年輕一代需要可持續的零售消費。”《福布斯》寫道,“絕大多數95後消費者更喜歡那些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品牌,願意為這一類型的產品多花10%的錢。”這份報告指出,95後和80後都有可能基於價值觀和原則(包括個人、社會和關於環境的原則)作出購買決策。

  紐約大學可持續商業中心(CSB)的研究也證實了年輕人在這方面的轉變。據美國《財富》雜誌報道,CSB2019年的一次調查顯示,2013年至2018年,在各類包裝消費品的增長中,有50%的增長來自“可持續產品”。彼時,這類商品所佔的市場份額還不到17%。

  CSB總監苔絲·維蘭對《財富》表示:“在幾乎每一種包裝消費品中,都呈現出‘可持續性’需求增長的趨勢,我認為,這能告訴你消費者真正關注什麼……看看我們的數據就會發現,過去5年裏,(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為迎合年輕人對商品“可持續性”的需求,越來越多的“老”品牌開始改變自身。比如,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嘗試開發能跟蹤“碳足跡”的運動鞋;零售巨頭沃爾瑪嘗試與線上二手產品銷售平台合作,推出二手名牌服裝銷售業務……

  《福布斯》的調查顯示,59%的95後、57%的80後受訪者願意購買“升級改造後的產品”,即由廢棄物品或材料為原料重新制造的產品,它們往往比“原版”產品在質量或質感上有所提升。美國諮詢公司DoSomething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75%的95後受訪者希望看到品牌“將員工和消費者的安全放在經營理念的首位”,這被視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調查還發現,“一旦品牌不能兑現(可持續發展的)諾言,95後將是第一批發出警告的人”。

  意識到年輕人需求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企業着力宣稱自身“致力於可持續發展”,但能夠真正踐行這一理念的公司並不多。而那些可持續發展的支持者,也很難嚴謹地證明“拯救地球”的理念在現實中是否切實符合每個人的最佳利益。大多數時候,對零售商來説,是否要支持可持續發展,根本上仍然取決於其模式是否符合企業的長期戰略需求。

  正因如此,真正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品牌才顯得難能可貴。對那些“言行不一”的企業來説,掛羊頭賣狗肉的營銷手法或許比什麼都不做更糟——《福布斯》稱,那些説一套做一套的企業將面臨巨大風險,因為任何自相矛盾的信息都會讓企業和品牌給公眾留下“自私自利”的印象,結果就是遭到新生代消費者的疏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5 字。

轉載請註明: 外媒:“可持續發展”融入青年人消費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