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非昔比!中國打頭陣中心開始轉移,3大核心將徹底改變全球格局
近來,西方國家普遍發現疫情正在帶來一種新變化,那就是歐洲和美洲遭遇疫情的衝擊更大,而疫情下的亞洲各國表現普遍要好於歐美國家。這就導致亞洲各國經濟在疫情下的恢復速度遠遠快過歐美國家,加上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正在令亞洲經濟拉近與歐美經濟之間的差距。為此,大部分西方專家學者都相信,疫情正在令世界經濟中心從西向東移動,未來的亞洲將取代歐美,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新舞台。
日前,由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東盟十國,外加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兩個五眼聯盟成員國,總共15國領導人共同簽署了RCEP自貿協定,而該協定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這項協定的簽訂被西方國家視為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要轉折點,在推動東亞區域經濟復甦的同時,也必將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新助力。然而其中的中國經濟更被世界資本看好,認為中國將是這項協定重要的受益者。
對此,參考消息網日前援引美國一篇有關解讀2050年世界經濟文章中的觀點,認為中國經濟將在2035年前後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這個觀點獲得了包括奧爾利克、範魯瓦耶在內的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的認同。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德國經濟學家甚至預言中國將在未來10年內,GDP有望超過美國。換而言之,相比於美國經濟學家,部分德國學者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似乎信心更加十足。
對於中國的經濟預測,也許歐美國家會因為一些主觀偏見,存在“誇大實情”,為的是讓“威脅論”更有市場。那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也許更有説服力。根據IMF對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是,2020中國GDP有望達到15.22萬億美元,約合101.8億人民幣,這意味着中國GDP或將首次突破百萬億元大關。而這一切,與中國強力、高效地治理疫情密不可分。
尤其是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呈現強勢反彈,第三季度更是不減增長勢頭。不僅令IMF對中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就連包括世界銀行、全球知名債券評級機構穆迪公司等權威機構同樣看好中國經濟。這些機構對中國經濟究竟是盲目樂觀,還是背後有着怎樣深層次的原因?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國提出的2035年遠景規劃,讓西方國家看到了一個正在按部就班地發展,並以勢不可擋姿態崛起中的中國。這也是為何此前美國學者普遍認為2035年中國經濟一定會躍居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原因。此時的歐美國家還在疫情中苦苦掙扎、彷徨之時,中國卻早已確立了未來5年乃至15年的國家發展戰略。正所謂“越清晰的目標,才有越確定的未來。”
在這份規劃中,有3大核心在未來將徹底改變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現有格局。簡單地説,可以簡化為3點,即“科技”、“綠色”以及“消費”。在2035年前,我國決心邁入全球創新型科技強國的前列。
其中AI領域、集成電路領域(包含芯片產業)、量子信息領域、生命健康領域、腦科學領域、生物育種領域,以及與空間地質有關的深地深海領域以及空天科技領域將成為科研攻堅的重點。大量國家科研實驗室也將為此重組,服務於3035年的創新型科技強國的目標。
“綠色產業”、“消費升級”同樣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如果這些戰略最終一一實現,那時的中國不僅在經濟領域將取得突破性建樹和成就,同時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我國科技領域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持續打壓的被動局面。
而綠色產業更將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不再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發展。充足的信息量,明確的願景和目標,讓世界對中國經濟充滿期待。這也是為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15國自貿協定的簽署,最終會讓中國經濟更加亮眼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