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來,人民幣出現較大幅度升值,市場逐漸形成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並引發了一定的投機行為,加劇了人民幣即期匯率下跌,同時也為遠期匯率大幅攀升埋下了隱患。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從維護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下基本穩定的政策目標出發,調節外匯管理政策,發出了明確的預期管理信號。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我國強化創新驅動和數字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提升了國際貿易競爭力。4月份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外貿進出口增長0.7%,實現了年內首次正增長。不僅如此,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還創下了3項歷史新高。這都為人民幣中長期堅挺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發達國家實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我國則實行正常的貨幣政策,這樣的貨幣政策分化導致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比同期美國國債利率高2.5個至3個百分點。較高的收益率、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賦予了人民幣避風港的地位,提高了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於是,國際投資者加大了對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力度。
我國堅持多邊主義,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股市通的機制和渠道更加完善,越來越多的國際資本流入A股市場,資本項目順差擴大,使得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31426億美元高位。如果國際收支“貿易+資本流動”雙順差局面持續,人民幣就會在市場力量推動下承受很大升值壓力。
可見,當前外匯市場供過於求,如何維持人民幣匯率在均衡水平下的穩定,如何實現雙向波動,無疑是一個重大挑戰。
儘管我國經常項目收支順差佔GDP的比重不足3%,國際收支處於國際公認的均衡水平範圍內,現階段人民幣匯率水平是合理的,不存在偏高或偏低問題,但我國利率水平較高,根據利率平價理論,人民幣遠期匯率必然上升。一旦出現疫情反覆、地緣政治衝突或者“黑天鵝”事件,促使國際資本大規模流出,人民幣貶值風險就會很大,為了對沖潛在的匯率風險,進出口企業、國際投資者迫切需要運用外匯衍生工具實施風險管理。
此次央行出台新政策,將遠期售匯準備金率從20%降至0,將產生三個積極影響。一是滿足了市場主體的外匯風險管理需求,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於國內企業和個人、機構投資者鎖定匯率風險,減少匯率損失風險;二是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增加遠期交易的便利性,彰顯我國促進遠期市場和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決心,以制度改革方式將《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總體方案》落到實處;三是構建即期市場與遠期市場之間的匯價聯動機制,進一步提升央行引導、管理匯率預期的能力。
隨着美國大選臨近,第四季度外匯市場的不確定性較大,有關方面需要提前做好國際資本異常流動衝擊外匯市場以及貨幣市場、債券市場的準備,建立更有效的人民幣匯率預期管理機制,協調宏觀政策,維護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公信力。
第一,堅持市場化導向,發揮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各家報價行按照公開透明的“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逆週期因子”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公式自主報價,鞏固雙向波動、更有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
第二,創新豐富政策工具箱,在遇到政治事件、非傳統風險、宏觀政策溢出等重大沖擊,導致嚴重市場非理性情緒以及匯率嚴重偏離均衡水平時,監管部門能運用靈活多樣的貨幣政策、匯率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形成政策之間的合力,採用國際通行的市場手段和措施,影響外匯交易成本,引導市場行為。
第三,及時調整貿易和資本流動格局,加速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儘量避免國際收支“貿易+資本”雙順差局面,努力形成國際收支“一順一逆”的穩健格局,為人民幣匯率提供穩定器,更好發揮人民幣匯率優化配置國內外資源和要素的指揮棒作用。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財金學院教授 塗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