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國際油價連攀新高,創下自2018年10月以來最高收盤價。美國WTI原油期貨價格大漲1.2%,報收70.05美元/桶,突破70美元關口;國際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至每桶72.22美元。
分析認為,隨着全球疫苗接種數量上升,一些國家經濟活動迴歸正軌,市場對燃油需求快速恢復,使得油價得到有力支撐。
經濟重啓需求回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6月7日報道,隨着疫情逐步趨緩,全球經濟強勁復甦,市場對汽油和航空燃料的需求增加,國際原油價格逐漸扭轉了2020年4月暴跌至負值的頹勢。
“原油期貨價格的上漲,除了因市場對前景預期樂觀,另一項主因則源於美國的宏觀經濟因素。”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貨幣發行量大,在維持接近零的基準利率下,按美元計價的原油類大宗商品,自然會因‘注水’成分的增加而出現上漲。”
6月8日,世界銀行在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6%,增幅將高於1月份預測的4.1%,而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則為8.5%。這是自二戰以來全球經濟最快脱離衰退並實現復甦的一次。
分析指出,“歐佩克 ”在今年5月的原油日產量增加近43萬桶,佔該月整體增幅84%,整體而言,“歐佩克 ”的原油產出穩定。
“隨着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相繼宣佈復甦,‘歐佩克’和‘歐佩克 ’達成了增產協議,經濟開放的步伐將持續加速,提振當前的經濟頹勢。”王勇表示,“雖然全球供應鏈的生產方都在加快開放步伐,但位於東南亞、東亞、南亞等地區的部分國家處境仍較為困難,因此市場的樂觀預測未來將出現調整。”
《紐約時報》報道稱,美國5月份新增就業崗位55.9萬,雖處於合格線但仍低於預期的67.5萬。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在緩慢復甦。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沈丁立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過去一年,中國成為全球首個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美國為刺激國內製造業發展與維持民眾的購買力,一攬子提出總額約為6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使得美國人雖被限制在家、無法就業,但仍可透過政府提供的救濟金進行消費。”
美國疾控中心宣佈,截至6月6日,美國累計接種疫苗超3億劑。沈丁立表示:“倘若美國政府持續提供援助金,將嚴重打擊美元的國際信用,無法有效地驅動經濟重啓,市場對國際原油的預期也將大打折扣。”
對峙趨緩預期看好
據路透社報道,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曾表示,即使美國與伊朗恢復遵守2015年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JCPOA),美國仍然會維持針對伊朗的數百項制裁措施。日前,美伊兩國將伊核協議的最新談判時間延長至6月24日。
6月3日,伊核協議相關方代表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就美伊恢復履約舉行會談。伊朗首席談判代表、外交部副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希表示:“兩國距離達成協議還有一段距離,但‘相距不遠’。”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兩國雖處於談判階段,但美國重返伊核協議乃大勢所趨,鑑於原油需求快速恢復,伊朗原油的增加將有效補足市場的需求。”沈丁立指出。
沈丁立表示:“目前,伊朗的原油日均出口量約為90萬桶,但在美國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之前,該國的日均出口原油量為250萬桶。倘若解除對伊朗制裁,大幅提升原油供給量,國際原油價格終將出現回調。”
國際能源署在最新月度報告中指出:“今年餘下時間預期中的供應增加,遠遠無法匹配我們對第二季度後需求極強勁復甦的預測。”
王勇表示:“海灣地區地緣政治的緩和,將有效緩解供不應求的市場走勢。與此同時,美國和俄羅斯關係的緩解,也能促使俄羅斯增加原油出口量,進一步下調國際原油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