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桑文鋒 來源|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
自2015年創立至今,作為一家SaaS公司,神策數據在5年裏持續了5輪融資,服務了1000+付費客户,也成功實現了年增長率超過100%的優秀成績。
在從0到1的過程中,神策創始人桑文鋒都經歷了哪些困難?做對了哪些事?在近期奇績創業營的內部分享中,桑文鋒介紹了他這5年的詳細歷程,從營銷方法、銷售團隊搭建、客户服務迭代、到產品矩陣建立等4個層面,分享了自己的實操經驗。鑑於篇幅關係,我們分為上中下3篇分期刊出:
▌上篇:To B企業的5個營銷方法
▌中篇:To B企業如何搭建銷售體系?
▌下篇:SaaS公司如何突破市場天花板?
如下為分享全文,希望對你有所啓發:
(神策數據創始人兼CEO:桑文鋒)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主題是“SaaS企業的營銷和服務方法論”。
首先,分享一下我對To B公司運作的一個心得。在我過去5年做To B的過程中,我覺得整個To B企業的運作就像一隻蝴蝶。
蝴蝶的核心是產品,翅膀是營銷和服務。營銷包括市場和銷售,服務的核心是售後和客户成功,支撐整個產品營銷服務體系的背後是組織建設。但我這個圖主要針對產品型的To B公司,有些公司是項目制和外包制,可能會不一樣。我覺得整個To B公司的運作核心是在這4塊,一個企業做的好與壞,核心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就是説在這4塊有沒有短板,或者綜合能力比較強,如果只有其中某一塊很強,其他方面很薄弱的話,你這個事情是做不好的,這是我的理解。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營銷方法論、客户服務方法論和市場方法論。
談起營銷,我會把它分為3個部分:第一是市場,第二是銷售,第三是客户服務。為什麼把客户服務也放到營銷的部分呢?在我看來,因為我們做To B訂閲制服務,你做服務(客户續約、續費、增購等)本身也是營銷的一部分,只是説營銷的環節,從純粹的拉新,變成拉新和留存兩部分,所以我本身會把營銷看成一個體系,用全生命週期的視角來考慮這個問題。
那首先跟大家探討一下市場相關的內容,市場這塊要想做好,有一個核心點是讓客户更加主動,也就是説我們不用通過盲打電話或者陌生拜訪去聯繫客户,而是讓客户主動找上門來。我本身是技術出身,3個合夥人也是技術,最早團隊剛成立的時候是10個研發加1個設計師。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都只有研發團隊,所以當時營銷背景比較弱,就會去想如何儘量發揮所長,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段做好營銷。所以到目前為止,神策的獲客都非常依賴線上——我們的官網,線上營銷的部分佔到了我們獲客的70%,不像其他的To B公司,主要是靠銷售和自己的資源去獲取。
先來看市場由哪幾個部分構成,我把市場分為5個部分:產品市場、數字營銷、內容營銷、設計&體驗、活動營銷。
產品市場就是給你的產品做包裝,賣點是什麼,對外營銷的時候講哪些點,包括宣傳手冊等。數字營銷就是做廣告投放。內容營銷就是寫博客、接受採訪、輸出PR文章等。活動營銷,開會、參會或舉辦沙龍等相關的活動。然後是設計&體驗,因為市場團隊是一家企業的門面,所以市場團隊本身要對品牌和各種對外展示負責。但如果團隊是在A輪以前或者更早期,肯定不可能把市場團隊搭建的這麼完善。我們也是經過幾年時間才逐步迭代起來的,接下來,我就結合這張圖講講我自己是怎麼一步步走過來的。
我們最早從15年4月開始做,早期階段的時候,我其實分不清楚市場、銷售、BD到底是做什麼的,特別是在我們招第一個銷售的時候,我當時跟他説,接下來咱們獲客、賣產品的事就靠你了,他説不對,你千萬不要這麼想,我們銷售是負責摘果子的,前面得有人種果子,市場去培育果子,銷售再做轉化。然後我才明白,市場跟銷售是這麼分工的,以前我一直以為市場只是負責PR,做一些門面上的工作就可以了,所以後來我們就一直在想,市場這塊怎麼做,但很長一段時間我也弄不清楚。
▌內容營銷:最早我幹了兩件事兒——做分享和寫博客。
做分享是因為我以前在百度有一個老上司,他後來去了清流資本做投資,當時讓我去跟創業團隊分享一下,如何搭建數據平台,我去了。在這之前,我是技術出身,很不願意面向很多人去做演講和分享。但當時覺得這反正是一個機會,就整理了一份材料,做了一次分享,從那開始我就有了第一個對外演講的素材。
整個PPT整理的內容也非常技術化,之後不管誰邀請我,不管聽眾是產品經理、技術、還是創始人,我都講同一個PPT,現在講得多了,就會問一下聽眾的背景,大家的興趣點,甚至會收集一下問題,然後再去講。當然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開始的時候對於如何去做活動,沒什麼概念,演講能力也很差,當時要邁過這一步,還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我們這種技術型的創業者,很多時候是不願意面對許多人的,但對於創業者來説,開始第一步要做的,恰恰很多角色都是沒有人的,創始人必須頂上,你必須去承擔這個角色。我在公司成立的前三年,差不多陸續做了100場演講,不管是公開的,或者針對一個公司的內部分享,當然在這個過程裏面,分享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還有一點是寫博客,我從15年4月開始寫博客,也開了知乎專欄,到現在寫了一百三四十篇,還出了兩本書,最開始寫博客就是寫讀了什麼書,後來我寫了一個系列,講了講我在百度是如何從零去搭建日誌統計平台的,整個系列當時的影響非常大,在數據分析這個圈子裏,許多人都看過我的文章,有時候去拜訪一個客户,他都跟我説,桑老師我看過你寫的系列,非常好。我們做To B生意,如果客户那邊已經對你產生了信任感,那後面的生意做起來就非常容易了。
這雖然都是很小的點,但當你邁過去的時候你會越來越強。後來到了15年8月,我們成立了三個月的時候,我就想是不是應該做一次營銷推廣活動,跟團隊商量了一下,大家的整體意見就是不做推廣。
對於技術人員來説,去做市場相關的內容,是非常有挑戰的,後來我説,咱們可以不做推廣,但官網應該建一下,因為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連官網都沒有。我説咱們對外還是要有一個門面,後來就確定讓大家把官網做了,並且要適配到手機版。也給大家定了一個時間點,15年9月25號,公司成立4個月的時候,我們要正式對外發布我們的產品,其實就是一個0.25版。
在對外發布時,我也找到了36Kr,給我們寫了一篇報道文章,寫了之後當天發出去。我們團隊當時一共11個人,就讓大家在朋友圈分享我們的官網,就這樣,產品就算正式對外發布了,發佈之後,許多百度的老同事跟其他的朋友都在幫忙轉發,當天就有接近500個申請試用,一下子把我們整個團隊的士氣提升上去了,當然申請試用不是説最終就會成為有效客户,但總算有人真的去關注你,跟你去溝通他的需求,我覺得當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之後關於如何做活動相關的事情,也沒有特別強的感覺,我當時還花了10萬去請了市場諮詢的服務,當然他們做事情的核心還是幫你梳理產品定位,這部分我本身想的也比較清楚——我們做用户行為分析產品,但是他強化了一點,因為當時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跟友盟、百度統計、谷歌分析有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我們提供私有化部署,他説你乾脆就用這個作為主打的點。我説我現在只打這個點,後面別人認為我只能做私有化部署怎麼辦,他説沒關係,市場營銷在不同的階段可以打不同的側重點。後來我們就開始重點宣傳這個點——我們是提供私有化部署的用户行為分析產品。早期的時候,這個選擇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因為我們的競爭對手都不提供私有化部署方案,只有我們提供,有些客户對數據安全比較顧慮,像電商,還有互金,就只選我們了。
還有一點是圍繞內容營銷,除了我自己寫博客之外,早期很多媒體要對我做採訪,我都是來者不拒的,我會跟他們聊神策的理念,還有產品情況。因為這些文章都是創業者在看,而我們早期的時候,面向的目標羣體就是這些創業者,如果被看到了就很容易去獲取線索。當然這些具體能產生多大作用,也很難説,但至少你通過這樣的方式能營造一個氛圍,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你。其實市場的很多工作都是瑣碎的,但是你一點點做下去,就會形成一種疊加的效應。
▌第一次市場活動
15年11月,我們拿了紅杉的A輪投資,金額也不大,一共就400萬美元。並且我們當時有一個同行,第一輪就融了很大一筆,A輪好像是2000萬美元,比我們大很多。後來我們就定了一個時間,準備在公司成立一週年的時候,對外做一場A輪發佈會,當時一點經驗都沒有,團隊也都是技術相關的人員。好在16年初的時候,我們招了第一個市場,他來了之後,有許多事情就可以去排布。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第一場發佈會就這麼辦起來了,當時來的嘉賓中有近40%都是我百度的老同事,當然這些其實擴大了一點聲量,讓外界感覺到你的公司是在正常且有序的前進,我當時就跟團隊説,要麼就不做,要做就做得像模像樣。我受百度文化影響很大,百度文化29條,其中有一條就叫把事情做到極致,所以我也是拿這一條要求我的團隊,我們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90分,之所以不提100分,是我覺得總會有改進的地方,總能做的更好。所以通過這些方式,我們就圍繞着市場一點點往前摸索。
我們從開始自己搞活動,寫博客,然後自己去做客户拜訪,招第一個市場人員這麼逐步迭代,現在整個團隊的完善程度就非常高了。這部分我核心要表達的是説,對於創業者,尤其是技術創業者來説,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要打開自己,不要覺得這些事情你不擅長或不喜歡,就不去做,如果你不做,可能就沒有人做,或者説沒有人比你更能在做這些事的時候收集到有效信息,只有打開自己,讓自己敢於邁出去,整個團隊才會朝向上的方向發展。
▌重視官網的作用
接下來説一下我們市場裏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的官網。神策最早的官網非常簡單,就是一個單頁面,單頁面上有一句話:幫你實現數據驅動。之後也是跟市場諮詢機構聊了聊,他説“幫你實現數據驅動”,其實別人弄不清楚你到底怎麼幫客户實現數據驅動,可以更明確。後來我們又進一步明確了現在的Slogan——可以私有化部署的用户行為分析產品,然後提供試用,這個方式我們用了兩年時間,兩年後我們覺得許多環節開始有侷限,物料也不充分,潛在的客户到官網上體驗的時候,有許多信息瞭解不全面,就準備去做改版,下圖右側是我們後來改版的頁面,跟現在是比較接近的。
許多公司不太在乎官網,有許多To B的創業者,官網就是一個PR頁面,不是一個獲客通道,我跟很多To B創業者聊過,他們説我們的客户主要還是靠銷售,但是這有一個問題,如果你一直不優化官網,它的效果就越不明顯,越不明顯你也越不願意投入,就會失去一個重要的通道,我們在這一塊是非常花功夫的。但你怎麼衡量一個官網做的好與壞,核心要回歸到目的,我們做官網到底為了什麼?對神策來説,官網的核心是給公司獲取有效線索,怎麼能更高效的獲取有效線索,就是我們優化的目的。所以我們在去做優化時,就要考慮到底改哪些東西能夠提升用户使用的轉化率,再去做優化。
比如説客户到官網申請試用,我們在早期時,為了避免有些不是真正想要體驗產品的人去註冊,我們不會把賬號密碼立即發給用户,一般是潛在客户申請試用之後15分鐘,我們才把賬號密碼發給他。現在回顧起來,這些想法其實都非常傻帽,這些過程中的流失率是非常高的,漏斗的每一步都會出現流失,後來就去優化,通過優化把整個試用轉化流程縮短,讓整個轉化率得到更大的提升。現在是提交了手機號,馬上就能登錄體驗了。
我們是做數據分析的,所以對細節的優化非常重視。另外我們也願意花錢,不管是在百度、頭條,各種通道我們都會嘗試花錢投廣告,在回報方面,測算好獲取一個客户多少錢,CAC是多少?客户能夠創造的價值是多少?LTV是多少?原則上來説,只要LTV大於CAC這個事就值得做。所以建議大家剛開始的時候,如果沒有足夠的線索,該花錢就花錢。比如我們早期的時候,每獲取一個有效註冊是幾十塊,但如果你花了幾萬塊,獲取了一批線索,讓你能更快地進入產品的迭代和優化過程,這就是值得的。
▌早期目標客户選擇
還有一點也是大家常問到的一個問題,早期目標客户如何去選擇?針對這點有本書對我幫助很大——《跨越鴻溝》。因為我們本身是To B、高科技產品、也是對現有市場的一個顛覆,到底怎麼去打開這個市場的問題,這本書非常合適。
在這本書裏講了一個概念,叫Big fish in a small pond——要做小池子裏面的大魚,而不是大池子裏面的小魚。這個概念很簡單,許多時候有些創業者會想,我們做的市場很大,只要拿下1%就可以了,這個問題非常大,因為你在這個市場裏面是一個小蘿蔔,很容易被大魚佔領市場,到後面你別説1%,哪怕一小點可能都佔不到。但是相反,如果你開始的時候,就從一個小的目標客户羣體開始,但你在這裏面是做的最好的,之後又逐步擴展,那就會非常強大。這本書裏也模仿了諾曼底登陸的整個過程,其實就是開始的時候要找一個小的點,然後集中火力去打,之後再擴大戰場。核心來説,還是要找一個點,但在這個點上,我們是有局部優勢的,歷史上有很多這種以少勝多的戰役,但是你真正去細分起來一定是在局部,不管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資源上,都是具有優勢的。
所以,我開始的時候就在考慮我們的目標客户到底是誰?有大數據需求,並且是大於等於A輪的互聯網。為什麼強調這些?因為我覺得只有大於等於A輪的時候他才能付費,因為我們是一個付費工具,最早期的公司可能只能用免費的工具。另一點就是強調互聯網公司,因為互聯網公司本身切入起來比較容易,並且我們本身是從百度出來的,對互聯網更加了解。之後再進一步縮小範圍——大於等於A輪的電商公司。為什麼説電商,因為我們是做深度用户行為分析——漏斗分析、多維分析、流程分析,都跟交易相關,對數據分析的需求也更強烈。然後再進一步細分,乾脆開始的時候只打O2O公司。
因為回到14年、15年,當時O2O比較火,而對於O2O公司本身,他們有交易數據,數據分析比較重要,又重視數據安全,需要數據打通, 那這個市場應該優先去打,並且面向的角色是C-Level的人,然後運營、產品、不要面向技術。因為開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的工具是跟技術搶飯碗,但現在我也不這麼想了,我們跟技術其實是一種競合關係,許多時候我們在給他提供技術支撐,能讓他去做一些更有價值的事情。
進一步説就是到底哪些是我們的目標客户,BAT是不是?美團滴滴是不是?天使輪的創業團隊是不是?
這些在早期我的判斷裏面都不是,開始的時候就要打非常小的一塊,但是在這一塊裏面,我要佔有非常大的優勢。這個策略後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當時我們拿下了愛鮮鋒,O2O裏的一個典型代表,過了半年之後,到16年開始,我們就發現電商、互金這種客户逐步都找上門來了,像聚美優品、趣店等,當這些客户真正找上來的時候,我還是非常驚喜的。包括到現在,小米也是我們的客户,百度有些產品線也是。還有一些頭部公司,像招行也是我們的客户。現在,我們的客户種類非常多,但如果一開始就想面向所有的客户去打,會非常有挑戰。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奇績創壇(ID:founders-first),演講者:桑文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