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寶科技2022年目標產量16萬噸,全力推進硅碳負極產業化|直擊股東會
硅寶科技2021年度股東大會現場,來源:作者拍攝
“雙碳”背景下,2021年有機硅景氣提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業績和股價齊升,人氣也隨之飆漲。4月15日,主營有機硅密封膠等新材料的硅寶科技(300019.SZ)召開的2021年度股東大會,就吸引了諸多外部股東參加。會上,公司未來發展目標、業績持續性、原材料影響、硅碳負極材料產業化等問題被重點聚焦。
硅寶科技董事長王有治表示,隨着消費升級,市場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愈加明顯,公司將擴大產能鞏固公司在建築膠市場的龍頭地位並提高工業膠市佔率;同時積極推進建設年產1萬噸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項目,打造公司新主業。
今年光伏用膠銷量目標增速為300%年報顯示,2021年硅寶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5.5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7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8億元,同比增長33.00%。
分產品來看,建築類用膠實現收入17.71億元,同比增長63.04%;工業類用膠收入5.02億元,同比增長66.47%;硅烷偶聯劑收入2.69億元,同比增長116.76%。
對於業績的持續,公司比較樂觀。王有治在股東大會上談到,“計劃2022年實現產量16萬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繼續領跑行業第一。其中,計劃建築用膠銷量同比增長30%;工業用膠同比增長50%,其中的光伏用膠目標是增長300%。”
硅寶科技目前已形成13萬噸/年高端有機硅材料產能,且2022年還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募投的10萬噸/年高端密封膠智能製造項目去年已經建成4萬噸產能,今年繼續推進剩餘6萬噸項目。”據王有治介紹,公司還將同時推進眉山拓利在建2萬噸/年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及研發中心項目全面投產,屆時公司總體產能將超過20萬噸/年。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2021年主要原材料有機硅價格暴漲等原因,公司毛利率、淨利率有些許下滑,淨利潤增速也不及營收增速。
百川盈孚數據顯示,去年10月有機硅價格突破6萬元/噸,創新歷史新高。原因主要是隨着光伏行業對金屬硅需求的快速增長及限電政策,2021年下半年金屬硅產量供不應求,有機硅價格暴漲。
“但高價持續的時間比較短,最近價格已經回落至26000-27000元/噸。“王有治向鈦媒體APP坦言,隨着上游原材料產能擴張和疫情對下游需求的影響,預計今年有機硅的價格將逐步回落至合理區間並趨於穩定,有利於公司長期發展。
(有機硅107膠市場均價,來源:百川盈孚)
國信證券研報也指出,在新產能投產預期下,中長期有機硅價格將持續承壓,將持續利好硅寶科技原材料採購,公司主營產品毛利率有望明顯修復。
股東大會後披露的一季報顯示,硅寶科技業績得到延續並超額完成計劃目標。今年1-3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7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6.68%;實現歸母淨利潤4266.42萬元,同比增長50.89%。
但在回覆投資者提問時,王有治坦言,自3月底4月初以來,疫情管控區域產品運輸受到一定限制,客户收貨困難。
擬打造硅碳負極新主業“公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目前進展怎麼樣了?”“公司所謂雙主業模式,是指目前的有機硅密封膠和正在建設的硅碳負極材料兩部分嗎?何時可以實現?”“公司硅碳負極材料技術上有哪些優勢?與寧德時代有合作嗎?”股東大會上,投資者對公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十分感興趣。
2021年11月10日,公司公告擬投資5.6億元建設1萬噸/年鋰電池用硅碳負極材料、4萬噸/年專用粘合劑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在30個月內完成建設投產,二期在一期投產後的12個月內完成建設投產。公司於2016年開始自主研發硅碳負極材料,2019 年建成50噸/年中試生產線,產品通過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的成果鑑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目前,公司生產的硅碳負極材料已通過數家電池廠商測評並實現小批量供貨,已得到部分電池廠商認可,未來可放量合作;項目正在進行相關手續辦理,規劃廠房也在設計中;公司目前與寧德時代主要是膠方面的合作。”王有治一一回應投資者問題,目前單噸硅碳負極材料售價約20萬元-40萬元,產業化後價格肯定會下降,我們在報告中保守估計10萬元-20萬元/噸。若項目進展順利,未來可以與硅膠雙主業運行。
據瞭解,硅碳負極具有能量密度高、原料分部廣泛、放電平台合適等優點,是較具潛力的下一代負極材料之一。過去幾年受制於產品售價較高及配套產業鏈不成熟等原因,硅碳負極產業化進展不及預期。據GGII統計,2020年中國硅碳負極出貨量僅0.6萬噸,佔鋰電池負極材料總體比例2%。
(硅碳負極出貨量,來源:高工鋰電、中金公司研究所)
2021年以來,特斯拉、寧德時代等企業相繼開始量產使用硅碳負極的動力電池產品,部分企業也開始投資建設硅碳負極產線。中金公司認為,2022年有望成為硅碳負極產業化元年,且在動力及消費電池催化下,硅碳負極需求量有望高增,預計2025年全球硅碳負極需求量有望達到20萬噸。其中,考慮到消費用硅碳負極技術較成熟,預計2025年滲透率有望達50%,對應約7萬噸硅碳負極需求;而對於動力用硅碳負極,受益於產業鏈配套逐步完善,預計2025年硅碳負極在圓柱動力電池/方形動力電池中滲透率有望達到35%/20%,對應約13萬噸硅碳負極需求。
商業化初期,國內產業化正在起步階段。鈦媒體APP根據公開資料整理,目前國內量產廠商僅有貝特瑞,其有3000噸/年的產能並主要供貨海外客户;石大勝華1000噸/年硅基負極產線在2021年建成並試生產,另有2萬噸/年的產能規劃將在明年年底落地;璞泰來、翔豐華、凱金能源均處於中試階段,更多企業則是技術儲備階段。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蘇啓桃,編輯|崔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