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盈基金陳金偉:自下而上挖掘優質成長 看好雙創結構性機會

  近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獨家專訪了寶盈優勢產業基金經理陳金偉,這位年輕的基金經理2015年入行,2018年開始管理專户,2020年年底開始管理公募基金產品。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7月9日,寶盈優勢產業今年以來回報率超過58.25%,在全市場名列前茅。

  對於自身的投資風格,陳金偉表示,自己是一名純粹的自下而上的選手,不拘泥於行業,希望通過對於上市公司的廣度覆蓋與深度研究,來挖掘估值合理的優質成長標的。在選股方面,陳金偉注重科技企業的延展性。針對後市,他認為,結構性機會始終存在,科創板與創業板中的機會值得深挖。

  自下而上廣度覆蓋選股

  與諸多明星基金經理的履歷一樣,陳金偉也是一名標準的“學霸”。高中時期通過化學競賽保送北京大學,本科專業是化學,碩士繼續在北大學習商科。

  2014年畢業後,陳金偉曾加入人壽資產擔任信用債研究員。2015年投身公募行業,以化工研究員的身份加入寶盈基金,後續覆蓋多個行業研究,包括機械、建材、環保、輕工、家電等,對toB的廣義製造業有長期深入研究經驗。

  2018年底,陳金偉開始管理寶盈基金旗下專户產品。2020年底,他開始管理寶盈優勢產業等公募基金產品。

  對於寶盈優勢產業在2021年上半年所取得的成績,陳金偉比較淡定,坦言更希望持有人關注其中長期業績。“其實我追求的並非是短期能有多大爆發力,只是當前一些客觀因素讓組合階段性表現突出一些。”陳金偉坦言,“從中長期來看,我希望能夠做到每年業績都保持中上游水平。”

  翻開寶盈優勢產業的歷史持倉,多以傳統制造、科技等領域的中小盤股為主,行業比較分散,風格別緻,不少標的年內漲幅突出。“我並非偏好中小盤股,而是在當前時點,中小盤股裏面有比較多兼具優秀質地和低估值的公司,因此我更願意在這裏面尋找機會。無論是大市值還是小市值,都是用同一把尺子衡量,並不會刻意因為市場偏好而改變。”陳金偉表示。

  他回顧其在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管理專户時,實際上是以中大市值股票為主。然而到了2020年下半年,發現依照自身的選股標準出發,從估值、預期收益率等角度,其實很難選出滿意的股票。因此,陳金偉在2021年年初將組合基本全部調整為中小盤股,其結果就是春節後的那一波核心資產調整,對於組合淨值影響相對較小,而後續市場的反彈,組合也基本能跟上。

  為何能夠有決心做到組合品種的大切換?陳金偉表示,一部分原因是剛剛管理公募產品,輕裝上陣沒有什麼歷史包袱。另外,客觀而言當前的管理規模調倉相對容易。

  “純自下而上,廣度覆蓋選股”是陳金偉投資的重要特質,持續的投研積累是取得成績的重要原因。對於上市公司的研究與調研是他最大興趣所在。

  “我看公司有點強迫症。”陳金偉自嘲道,“以前看化工的時候,出差調研一週,一定要把這個區域所有的公司都約一遍,無論那些公司有沒有機會。”

  在他看來,純自下而上選股是一個先難後易的過程。也許前期需要接觸不同的行業,學習不同的新知識,看到的大部分是行業之間的差異。而隨着研究的行業和公司增多,會越來越多地發現其中的共性,研究的效率也會大幅提升。“因此,當某些公司出現變化、可能出現機會的時候,我能夠比較快地去找到它。”陳金偉表示。

  勝負已分空間尚存

  對於自身核心投資理念,陳金偉坦言:第一是聚焦成長,第二是關注估值。底層的邏輯是DCF模型,尋找那種長期有空間的公司,而非短期爆發式的項目型企業。

  “541比例”是陳金偉投資方法論的經典論述。選股標準滿分100分,他會把50分給好公司,40分給低估值,10分給景氣度。

  談到選股標準,陳金偉用八個字來總結:“勝負已分,空間尚存。”

  他闡釋,“勝負已分”是指公司相較對手競爭優勢明顯。“空間尚存”是指公司在行業中目前份額仍然相對較低。

  “我的選股標準很簡單,首先要觀察企業在行業中是否是最強的。”陳金偉表示,這個“強”有兩種含義:一種強是企業自身具備很強的核心競爭力;另一種強是可能由行業稟賦決定,格局相對較好,競爭對手較弱。

  陳金偉表示,純粹的傳統產業大部分勝負已分,但空間不大。純粹的新興行業往往空間巨大,但勝負未定。在這兩者之間,他傾向於選擇“勝負已分,空間尚存”的行業。

  與一些白熱化競爭的行業不同,這樣的機會往往隱藏在市場熱點之外,需要十分勤奮地去尋找。但陳金偉認為,越是不起眼的行業,越沒人願意去關注,而且估值還沒有溢價。

  在此類行業中,陳金偉指出,通常有兩條路線來提升份額:一方面是通過產業集成的優勢來搶佔對手份額。另一方面,國內製造業的實力上升,通過高效的運作機制,來爭奪國外競爭對手的進口份額。

  “在看比較新興的科技企業時,我比較看重企業橫向與縱向的延展性。”陳金偉表示,基於現有的業務而言估值不貴,同時最好能夠具備某種隱含若干期權的機會。

  陳金偉闡釋,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具備上游卡位優勢,就能夠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延展。例如做核心零部件的企業,可以向下延展,製造傳感器,製造設備整機。如果市場僅僅是根據當前核心零部件來進行估值,那麼這樣的企業空間很大。相反,如果是做系統集成的企業,一般而言很難向上遊反向擴張。

  在組合管理上,陳金偉會在不同行業與公司的機會之間進行持續比較,同時做適度的分散。

  適度逆向也是陳金偉投資的重要一環。他表示:“希望做景氣低谷時估值的逆向,而非基本面的逆向。”他通常會在10-50倍市盈率之間綜合研判企業價值,在估值過高時堅定賣出,找到更優質的標的時也會果斷換倉。

  深挖雙創領域機會

  談到後續市場走勢,陳金偉坦言,基本不會關注市場指數每日漲跌,但會借鑑策略的觀點,來輔助驗證自身持倉股票的漲跌是否受到市場風格的影響。

  對於後市選股,陳金偉舉例指出,可以看到某鋰電龍頭創出新高,同行業非龍頭公司走勢震盪;白酒行業龍頭表現一般,但諸多中小酒企上漲明顯。“今年無論是茅指數還是非茅指數,都存在結構性機會。我不會只因為是大公司或者小公司就買,而是如果公司有好的變化,基本面改善就買。”陳金偉表示,“從當前來看,相信年內還能找到這樣正向變化的公司。”

  與通常市場認為的公募基金偏好上市多年的老公司不同,寶盈優勢產業的歷史持倉中,不乏部分次新股

  “當前,我比較看好科創板與創業板內的結構性機會。”陳金偉表示。

  他介紹,在其之前的理解裏,公司的上市行為本身是一個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博弈的過程。從邏輯上而言,如果在公司每年還能實現業績翻倍增長的時候,企業老闆應當不會選擇上市賣出股份;而通常會在公司的第一成長曲線趨緩或遭遇瓶頸時,進行上市融資,尋求進一步發展。

  因此,在此前的框架中,二級市場中的部分科技公司雖然名為科技股,但實際上更多地是一家已經初具規模的公司,與投資者本來預期的高增長有一定差距。此類公司受關注的原因或許更多是處在一個新興賽道上,而並非公司自身的增長率,也就是説企業增長最快的階段並不能被二級市場投資者分享。

  而從目前來看,科創板與創業板放寬了對於公司上市的收入體量的要求。因此,在此背景下,投資者可以非常早期地購買到這些公司。“這使得現在投資者能夠以一個風投的價格去買入一家風投屬性的公司,分享企業增長最快的階段。”陳金偉表示。

  同時,陳金偉認為,經歷了2007年與2015年兩輪全面牛市後,絕大部分中小市值優質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被充分挖掘。而這兩年以來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公司,很多還值得深挖。

  而從最重要的基本面角度而言,近年上市的公司名單中,偏中游或上游環節的企業越來越多,真正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越來越多,其中的投資價值也愈加凸顯。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4 字。

轉載請註明: 寶盈基金陳金偉:自下而上挖掘優質成長 看好雙創結構性機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