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日前發佈了《2021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體來看,人民幣的支付貨幣功能進一步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深化,儲備貨幣功能上升,計價貨幣功能有新的突破,跨境人民幣使用取得積極進展。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跨境人民幣使用將對我國金融機構的跨境金融服務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根據《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跨境金融服務包含“商業存在”“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流動”四種模式。不論是哪一種模式,具體到金融機構的跨境金融服務上,不外乎分為兩個部分,即跨境外匯金融服務和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從服務內容來看,就是換匯、押匯、國際結算、匯款、信用證擔保、跨國購買股票、證券,以及各種形式的國際信貸等。當這些服務是以外匯表示時,就是跨境外匯金融服務;當這些服務是以人民幣表示時,就是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由於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起步相對較晚,這兩項金融服務的發展並不均衡,表現在外匯金融服務和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不過,近些年來,隨着人民幣跨境使用範圍的擴展以及交易額的提高,金融機構的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業務也發展迅猛,並不斷向縱深拓展。
《報告》顯示,2020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28.39萬億元,同比增長44.3%,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銀行代客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合計為17.57萬億元,同比增長38.7%。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佈的數據顯示,2021年6月,在主要國際支付貨幣中,人民幣排在第五位。2021年一季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中,人民幣名列第五。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體持有境內人民幣股票等金融資產金額同比增長42.8%,境外投資者積極配置人民幣資產,證券投資等資本項下人民幣的使用已經成為人民幣跨境收支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從各家金融機構所展現出來的跨境金融服務狀況看,伴隨着跨境人民幣使用的快速增長,銀行的金融創新明顯提速。近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積極適應全球貿易發展新趨勢,探索支持外貿新業態發展舉措,目前服務貿易貸款餘額已超萬億元;中國銀行的跨境金融服務一直是金融界的“金字招牌”,其跨境金融業務的優勢與特色比如進出口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分紅等經常項目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以及股權投資、外債、發行熊貓債等資本項目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等,均可滿足企業各類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招商銀行跨境金融依託全面的跨境金融產品體系和全球化的平台佈局,憑藉“四位一體”,即“境內外、本外幣、離在岸、投商行聯動”特有優勢,為中資企業全球化經營和跨國企業紮根中國提供跟隨式金融服務;浙商銀行重點在大跨境、數字金融、區塊鏈、物聯網等領域佈局,為企業提供集流動性管理、跨境結算、投融資、資金交易為一體的全流程、平台化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做大做強、走出去。
接下來,央行將在進一步健全跨境資金流動的審慎管理框架,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體系和基礎設施安排;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為市場主體使用人民幣,以及金融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營造更加便利的環境。日前,為進一步支持和規範境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境外貸款業務,央行、外匯局共同起草了《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外貸款業務有關事宜的規定(徵求意見稿)》,拓展了境內銀行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範圍,允許境內銀行在經批准的業務範圍內對境外企業直接開展境外人民幣貸款業務,並且貸款主體不再侷限於“走出去”項目。另外,9月10日,籌備兩年之久的“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正式落地。根據業務試點安排,“跨境理財通”業務支持內地及港澳居民跨境投資對方銀行銷售的合格投資產品,按投資主體可分為“北向通”和“南向通”。 “跨境理財通”不僅是國家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金融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繼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服務後,又一項重要跨境金融服務創新舉措。
此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立起境內機制和境外機制之間的相互銜接,是跨境金融服務取得突破的關鍵。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下稱CIPS系統)就是在為人民幣跨境使用和跨境金融服務鋪設“高速公路”。CIPS系統通過建立完善的跨境人民幣清結算網絡體系,為跨境人民幣的使用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支付清算服務,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增進全球金融資源內外循環暢通。作為商業銀行,應當在以CIPS為核心的基礎設施的支持下,不斷擴大人民幣清算網絡,並圍繞數字化轉型,做好支付能力的提升和跨境人民幣金融服務。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人民幣國際化與可兑換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