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在週五晚間8:30,美聯儲將收到在下次利率會議前公佈的兩份就業報告中的第一份。美聯儲主席鮑威爾7月在新聞發佈會上重申,勞動力市場仍然“非常緊張”,誓言降通脹的美聯儲鷹派人士希望看到更多的疲軟。
但在近期,隨着市場的關注點從聯邦基金利率見頂轉向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市場似乎不那麼擔心強勁就業數據帶來的影響。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暗示,美聯儲的關注重點有可能在跟隨勞動力市場變化而發生轉移,他在採訪中特別指出人們的“工作時長”有所下降。
“看看今天的報告,雖然7月Homebase小企業數據顯示就業人數有上行風險,但我們必須承認,工作時間長度的急劇放緩似乎指向截然相反的方向。”來自Pantheon Macro的宏觀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寫道。
他表示:“第二季度非農類型的總工作時間摺合成年化季率僅增長0.1%,並且你必須一直回顧到2009年第四季度——其中除了新冠疫情帶來的衝擊,才能發現這是一個非常疲軟的季度。”“需要明確的是,工作時間比就業人數更加不穩定,兩者之間的偏差通常可以通過工時迴歸基準就業趨勢來解釋。”
“但並非總是如此,這裏的風險在於,工作時長的急劇放緩告訴我們一些其他數據尚未捕捉到的東西。” Ian Shepherdson表示。
在本週,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經濟學家們發佈了一項全新的“月度範圍每週人均正常工作時間指數”,他們用該指數研究了最近兩次經濟衰退期間和之後的每週正常工作時間的演變,最近兩次衰退包括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和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
聖路易斯聯儲的研究人員Serdar Birinci以及Trần Khánh Ngân寫道:“為了研究工作時間變化的驅動因素,我們將人均每週正常工作時間指數分解為三個子指數:每個工人的每週正常工作時間、就業率和勞動力參與率。”
“與其他一些勞動力指標(如工作轉換率和離職率)一樣,人均每週正常工作時間從大衰退之中緩慢復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LFP比率(勞動參與率)缺乏驅動的,”他們總結道。“相比之下,在新冠疫情期間,人均每週工作時間在最初的疫情衝擊中大幅下降,但由於在整個新冠疫情期間每個工人的每週正常化的工作時間逐漸穩定,就業率迅速恢復,因此人均每週工作時間已迅速接近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聖路易斯聯儲研究人員的統計數據意味着,如今美國勞動力市場的人均每週工作時間已逐漸恢復至新冠疫情前的健康水平,這也暗示美國勞動力市場仍然健康,美聯儲開啓一代人最激進加息週期並未重創勞動力市場。
但是,就像Pantheon Macro宏觀經濟學家 Ian Shepherdson統計的增長數據所顯示的那樣,雖然勞動力市場相對健康,但第二季度非農類型的總工作時間摺合成年化季率僅小幅增長0.1%,是否意味着美國火熱且緊俏的勞動力市場出現逐漸降温的信號?或許這也是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關注“工作時長”這一專業經濟學名詞的邏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