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生物的25億定增能解一時之困,卻難解長期困境。
花朵財經研究院原創
根據海王生物披露的業績預告,2020年預計歸母淨利潤虧損3.4億—4.5億。上年同期為5210萬元。
海王生物對業績變動的解釋並不出奇,一是受新冠影響導致公立醫療機構控制除發熱門診外的接診病人,尤其是公司重要子公司湖北海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及其下屬公司所在區域的公立醫療機構,除疫情相關物資和藥品外的其他藥品和器械耗材採購量大幅下降,導致公司營業收入和毛利率下滑。
二是——每到年報季大家都很眼熟的——計提商譽減值準備。海王生物對前期收購子公司形成的商譽進行了初步減值測試,預計本期計提的商譽減值額為51,000萬元-58,000萬元(實際計提金額需依據評估機構出具的商譽減值測試評估報告確定)。
另外,海王生物還披露了定增預案,擬定增25億元,全部被控股股東海王集團用現金方式認購。
而海王集團目前已經質押了公司股份12.14億股,佔其合計持有海王生物股份數量的比例為99.83%,佔海王生物總股本的44.14%。
控股股東幾乎質押了所持上市公司的全部股權,這似乎説明海王集團手頭並不寬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要輸血進上市公司,是因為海王生物的資金鍊非常緊繃。
近日花朵財經研究院也寫過多篇文章有類似的劇情了,今天也不例外——海王生物的資金鍊之所以緊繃,是由於激進的發展策略,往年收購的步子邁得太大,固然曾經推高了營業額乃至上市公司市值,但是也導致資金緊張,且埋下了商譽雷,而這些隱患在市場不復以往繁榮時就會爆發。
根據海王生物公告,截至2020年9月30日,海王生物商譽賬面價值為30.76億元,佔總資產比重為7.63%。公司商譽主要為2016年、2017年、2018年新增收購子公司所形成的商譽。2019年、2018年公司計提商譽減值損失金額分別為3.74億元、2.60億元。
加上年報預告中預計減值5億左右,就按照5億算吧,海王生物3年商譽減值超過10億元,且呈現加速減值態勢。
海王生物的大手筆收購始於2015年,2015年的年報中,公司的商譽還只有1.03億元,到了2020年底就有了30.76億元(這還是大手筆計提減值後的結果。)
海王生物的商譽由接近80個標的構成,其中最大的一筆收購是山東康諾盛世醫藥有限公司,金額為3.96億元。這筆收購發生在2017年第二季度。
根據歷年年報,山東康諾盛世在2017和2018年為上市公司帶來了3023萬元和4769萬元利潤,但是在2018年海王生物就開始計提減值,與此同時海王生物不再披露這家子公司的經營數據,一般來説,這是由於從2018年開始山東康諾盛世就沒有達到收購時的業績預期。
而海王生物的80樁標的商譽中,有約30個進行了減值,如前所述,2020年或將減值超過5億,一旦如此,相當於是創了歷史新高。
此外,海王生物的應收賬款出奇地高,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應收賬款為182.61億元,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171天,遠遠高於行業均值。
“醫療器械和藥物確實存在較長的賬期,但半年也是有些誇張了,一般來説是2—3個月,接近半年的賬期風險太大了,會累死人。”同在深圳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高管對此評價稱。
過高的應收賬款,往往不僅意味着公司市場競爭力相對弱,還意味着公司的風險偏好比較強,海王生物高達182.61億元的應收款幾乎接近公司總資產的一半,疫情當前,這種體量的應收賬款意味着莫大的包袱,交易遲遲難以轉化為營收和利潤的代價企業往往難以承受。
鉅額的收購+應收賬款,造成了如今海王生物資金鍊困難,不得不由大股東消化定增的25億元的情況,而海王集團很可能也要靠融資來完成這筆救命的定增。
根據公告,本次海王生物25億元定增中有10億元是用來償還貸款。
花朵財經研究院注意到,海王生物的負債率近80%,其中(一年以內)短貸有115.89億元,但目前海王生物賬面現金為60多個億,無法覆蓋短債。且在這樣的情況下,海王生物的財務費用也低不到哪裏去,目前沒有2020年的整年數據,但是上半年公司的財務費用就超過7億元,也就是説全年下來很可能有10億以上的財務費用,這是海王生物年報預虧的直接原因。
海王生物的各危機因素是彼此嵌套的,企業本着快速發展擴張的思路,在2015年之後展開了各類收購,繼而背上了沉重的經營包袱,為了完成預期目標,不得不採用大量賒銷的銷售手段,這就導致資金鍊緊張不得不從銀行大筆融資,融資的代價又導致財務包袱更重,所以不得不定增——
前面也説了,定增,大概率還是要靠貸款。
那麼這是一個怎樣的循環?海王生物的25億定增能解一時之困,卻難解長期困境。這應該也是海王儘管發佈了看似利好的、由大股東埋單的25億定增案,股價卻依然走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