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買買買!滬指3000點保衞戰背後:偏股基金連續兩週迅猛加倉

由 問成風 發佈於 財經

  滬指失守3000點後齊呼“無需悲觀”的公募資金,在近兩週時間裏,用實際行動進行了迅猛加倉。

  上週2個交易日加倉逾3%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披露的倉位測算數據,雖然上週僅有2個交易日,但偏股型基金在5月5日、6日合計大幅加倉3.03%,最新倉位為61.28%。其中,股票型基金倉位上升1.72%,標準混合型基金倉位上升3.21%,當前倉位分別為80.42%和58.73%。

  這已是偏股基金連續第二週大幅加倉,4月25日至4月29日該周,偏股型基金整體加倉2.57%。也就是説,自上證指數4月25日失守3000點整數關口後的7個交易日裏,偏股型基金一直在買買買!

  值得注意的是,偏股型基金近日操作可謂十分精準。在上證指數失守3000點的前兩週,即4月11日至22日的10個交易日中,偏股型基金連續兩週進行大幅減倉,兩週合計減倉5.86%,至59.84%的倉位。

  據好買基金觀察,公募偏股型基金近4周的大幅調倉動作中,有3周是主動調倉幅度大於名義調倉的,且近兩週都是主動調倉幅度大於名義調倉。目前,公募偏股基金倉位總體處於歷史中位水平。

  行業配置方面,煤炭、食品飲料和農林牧漁三個板塊被公募基金主動相對大幅加倉,幅度分別為2.00%、1.54%和1.39%。其中,食品飲料為連續兩週獲大幅加倉。

  而醫藥、汽車和電力設備被基金主動減持,減倉幅度分別為2.46%、1.87%和0.99%。前一周遭基金主動減持幅度居前的是非銀行金融、國防軍工和基礎化工行業。

  整體來看,截至5月6日,基金配置比例位居前三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力設備和電子元器件,配置倉位分別為5.70%、3.50%和3.45%;基金配置比例居後的三個行業是紡織服裝、商貿零售和輕工製造,配置倉位分別為0.34%、0.55%和0.56%。

  不是V型反彈而是滑向減震帶

  目前,A股交易時間已進入五月第二週,在此前連跌6周的背景下,上證指數是否能站穩3000點,並迎來紅五月呢?

  “目前我們仍然在山路上負重前行,山重水複,還沒有走出風險資產佈局的平坦大道。柳暗花明是可以期待的,但時間是不確定的。”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認為,A股市場不是V型反彈而是滑向減震帶。

  魏鳳春表示,五一假期後兩個交易日,A股先揚後抑。原因一是節後資金方面流入並不強,市場信心仍不強勁;二是美股暴跌,影響風險偏好。未來一段時間,疫情對於經濟增長的影響使得市場分歧重新升温,消費、投資板塊跌幅居前。

  “市場反轉大漲之後,短期進入阻力區。峯迴路轉,我們強調不是V型反彈,而是從滑坡區轉向減震帶。指數最終低點仍不能斷言已到,震盪中尋底是大概率。”就短期反彈而言,魏鳳春判斷,股指二次探底之後,仍有反彈動能。

  魏鳳春建議,震盪市不宜採用趨勢策略,警惕交易摩擦。結構上基本面因子佔優,近期跌幅較大。交易因子大幅改善的超跌反彈板塊(電力設備、交通運輸、計算機)可能階段性佔優。

  融通逆向策略基金經理劉安坤認為,內外部因素均沒有明顯反轉,但是市場預期的是邊際好轉,從而帶動市場的底部反彈,在政策能夠如期推進的前提下,市場短期或具有一定的反彈空間。等大盤確認走出底部,重回關鍵點位後,市場會重新思考經濟增長、加息這些尚處於不利階段的因素,市場或進入到震盪區間,因此,市場大體或仍處在底部區間運行階段。

  從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劉安坤分析,A股非金融一季報利潤增速8.09%,上游資源品貢獻較大。細分行業上,資源品、高端製造(光伏設備、航空航天)、醫療器械、CXO、白酒、白電等增速或處在所在板塊較高水平。風格上看,大盤價值更佔優。同時自下而上看,很多優質公司估值已經在歷史底部,值得去用空間換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劉安坤判斷,大宗商品漲價帶來的高通脹對成長股的壓制,未來或將逐步減弱。供給約束但海外需求沒有急劇回落、外部環境仍舊充滿不穩定,因此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的過程比較慢,預計有可能發生在三季度。一旦大宗商品價格回落後,相關的週期品比如煤炭鋼鋁的業績相對優勢降低,同時,通脹對美聯儲加息的強約束也減弱。屆時,成長股或將迎來真正的大幅反彈。

  展望5月,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認為經濟下行壓力顯著加大,維穩政策可能繼續加碼,但低迷的數據和業績將持續制約投資者信心,預計指數震盪,結構性行情為主。

  中歐基金的觀點是,短期防禦性仍較為重要,建議關注受益刺激政策的、具備估值、股息率等具備優勢的基建產業鏈和地產等行業。在市場劇烈波動的過程中,維持偏低的倉位往往能帶來最好的避險效果。繼續看好中期具備高成長性和高確定性的新基建領域,尤其是其中的能源基建、綠電和數字基建。建議持續增加對超跌成長主線的關注。基於振盪企穩往往需要較長時間的判斷,上述行業的可佈局窗口期仍較長,因此無需急於“搶反彈”,可逢低逐步增加關注。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