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9月1日微博發佈了2022年Q2財報,主流科技互聯網企業的二季度財報全面出爐。
不出所料,各大企業表現基本吻合了咱們三個月前發表的《一季度多家頭部互聯網企業營收下滑,二季度財報會更難看嗎?》,收入下滑成為了大廠財報最大看點。
微博二季度總營收為30億元人民幣,剔除匯率影響同比下滑19%;阿里二季度總收入達2055.55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持平;騰訊二季度營收1340.34億元,同比下降3%;百度第二季度實現營收296.47億元,同比下滑5%;愛奇藝二季度總營收為66.6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13%;小米二季度營收701.7億元,同比下滑20.1%;唯品會二季度營收245億元,同比下降17%;BOSS直聘二季度實現營收11.12億元,同比下降4.8%……
在第二季度,也有個別大企業實現了難能可貴的正向增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網易、京東、快手,網易和快手收入增幅超過10%,京東也有5%左右的收入增幅。當然這些增幅相比高峯期動輒30%以上的季度增幅,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二季度,還有一家企業,似乎完全沒有受到國際局勢、疫情爆發、經濟下行等多種利空因素影響,實現了30%以上的增幅,這家企業就是拼多多。8月29日,拼多多發佈了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二季度的營收為314.4億元,同比增長36%。
對於這些數據,我簡單聊幾點看法。
1、大環境確實影響了互聯網企業的整體表現
“大環境不好”是今年很多人的一句口頭禪,至於大環境為什麼不好,除了那個不能明説的因素以外,主要是三個原因,一是國際局勢劇變(俄烏衝突、匯率波動、各國劃陣營等),二是新冠疫情反覆出現(疫情帶來的靜默和封控對經濟發展影響很大),三是各種紅利見頂(人口紅利見頂、融資紅利見頂甚至負增長、創新紅利見頂等)。
互聯網本質來説是現實世界的映射,時代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文化在繁榮,互聯網就會跟着好起來,反之亦然。今年多種不利因素交織疊加,自然作用到互聯網企業身上。融資環境的惡化,讓那些依靠融資存活的創新企業,被迫放緩了研發力度,強化了現金流業務;人民幣加速貶值,對那些以美元結算購買芯片的手機企業,無疑雪上加霜;個別地區反覆地封控和靜默,導致一些中小企業加速消亡,失業大軍變成了靈活就業人員。
這段時間,一批城市開始常態化收費做核酸、女性外賣員和網約車司機明顯增多、公務員降薪等等現象,都是上述因素作用力後的具體表現而已。
2、“虛實融合”的互聯網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
“虛實融合”在當下已經成為政治正確,所有一線的互聯網企業都不敢以互聯網企業自居,從BAT到京東、快手、滿幫,均推出了一系列賦能實體經濟、融合實體經濟的舉措。
關於“虛實融合”或者“數實融合”這個時代命題,靠得最近的就是電子商務行業。以京東為例,最近兩個季度,所有的重大決策,幾乎都和實體經濟相關。以京東超市為例,頻頻表示要發揮供應鏈作用,助力實體經濟發展;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表示要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為產業鏈上下游上百萬家中小微企業,累計提額超120億元,減免息費金額超2億元,助力實體企業紓困;京東還表示,實體經濟相關投入三年超2萬億元,京東要把“以實助實”落到實處。阿里和拼多多也推出類似的一系列舉措,這些措施既是助力實體經濟,也給自身尋找到新增長點。
所以我們看到了,二季度在不利的大環境影響下,電商陣營的幾大企業取得了相對不錯的表現。阿里巴巴同比去年原地踏步(在當下,原地踏步就算表現優異),京東實現了5%左右的增幅,拼多多更是爆出36%增幅。
3、拼多多逆勢大漲不見得是好事
拼多多發佈振奮人心的財報後,有人説營收大幅度增長給市場注入了強心針,提振了行業信心,我説不見得是好事,我的內心隱憂要大於表明歡喜。
因為拼多多的客單價很低(相比京東),以物美價廉著稱,吸引了大量城市低收入人羣和下沉市場用户。現在拼多多在一個極差的環境中,實現了36%的營收增幅,一方面固然離不開拼多多自身的努力,另外一方面也説明有大批居民收入下滑,低價成為了左右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願意去拼多多平台購物。
這好比一個家庭,如果某個階段米麪消費大幅度增長,我們肯定不認為這是好事,而是要反思那些失去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