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高位股集體“閃崩”!​頂級遊資慘被收割,兩類股需要重點回避,三大投資機會有望成年末主線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財經

熱門明星股頻頻閃崩

據統計,近期有47只個股股價自最高點回撤超10%,其中不乏歌爾股份、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多隻千億市值龍頭,歌爾股份最新價較近期高點已下跌超20%。

國盛證券指出,在結構性行情中,規避前期漲幅較大個股,規避債務槓桿可能引來危機的相關公司;關注高ROE,高分紅,低估值的板塊個股機會。

高位股集體剎車

近期熱門股頻頻閃崩,昨日長城汽車、潤禾材料、旗濱集團、衞星石化等股價均大跌超5%。

此外,近期閃崩的明星股還包括藥明康德、贛鋒鋰業、愛爾眼科……高位股延續了近期放量殺跌的特徵。

據統計,除去上市不滿3個月的次新股,在股價近10日創新高的個股中,47股最新價較最高點回撤超10%,這其中不乏歌爾股份、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多隻千億市值龍頭,歌爾股份最新價較近期高點已下跌超20%。

熱點開始轉向順週期行業三條投資主線可重點關注

近期市場熱點開始從成長行業明顯轉向順週期行業,以及部分低估值行業,機構認為三條投資主線可重點關注,一是出口鏈修復,二是受益於漲價預期的週期類品種,三是RCEP主題投資機會。

國盛證券指出,本週市場分化嚴重,傳統順週期板塊表現強勢,而前期漲幅較大板塊迎來調整,特別是醫藥、半導體、消費電子等跌幅較大,市場風格明顯切換到低估值週期行業。流動性方面,因信用債違約事件的持續髮夾,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加大,雖央行小心的呵護市場,淨投放的資金起到一定穩定作用,但是市場價格方面仍在小幅上行,債券發行利率明顯飆升;較好的方面是本週融資融券數據持續增加,説明市場的風險偏好有所改善,同時IPO規模有所下降也緩解些壓力;但大小非減持的壓力仍然較大,特別是前期漲幅較大的醫藥板塊在臨近年底,已經取得高額回報情況下更應注意其風險。因此我們認為,在結構性行情中,規避前期漲幅較大的個股,規避債務槓桿可能引來危機的相關公司;關注高ROE,高分紅,低估值的板塊個股機會。

銀河證券指出,RCEP中最直接的承諾是“各成員之間關税減讓以立即降至零關税、十年內降至零關税的承諾為主”,這對成員國所有消費者有利。本次RCEP是中、日、韓之間首次達成協議,從現行日本進口税率以及WTO顯示的各國最惠國進口税率,關税減免首先利好農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

年報業績暴增股名單來了機構扎堆看好它們(附股)

隨着年底的臨近,市場焦點或轉向年報業績大幅預增的個股。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截至11月19日,已經有570家公司公佈了2020年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告類型顯示,預增公司147家、預盈73家,合計報喜公司比例為38.6%;業績預降、預虧公司分別有111家、100家。

機構最關注的業績暴增股是當升科技,有多達32家機構評級。歌爾股份、比亞迪、匯川技術等個股均有30家以上機構評級,北新建材有24家機構評級,科順股份、魚躍醫療、天賜材料、美年健康、東誠藥業、大北農等個股均有10多家機構評級,隆平高科、凱倫股份、長盈精密等21股有3家以上機構評級。

從上漲空間來看,大立科技最大,4家機構一致目標價39.5元,較現價21.91元有80%多上漲空間。此外,美年健康、漫步者、樂歌股份、科順股份、魚躍醫療等個股均有50%以上上漲空間,星網宇達、大北農、隆平高科等個股均有30%以上上漲空間。

銀行板塊持續活躍板塊估值修復行情臨近

近期多家機構發佈研究報告,對2021年的銀行業績增速和板塊估值修復表示看好。主要理由包括,未來一年宏觀經濟復甦趨勢向好,貨幣政策將逐步迴歸常態化,銀行息差經歷低點後有望迎來拐點,以及今年加大核銷和處置後資產質量延續改善等。

中金公司指出,10月初以來銀行指數、恆生內地銀行指數分別上漲5%、19%,板塊估值修復正當時。向前看,上市銀行2021年淨息差平穩,中收增長預期樂觀。預計2021年淨息差同比企穩改善,不良生成率見頂回落,信用成本週期進入向好通道;同時,手續費收入同比高增,銀行系金融科技的推進,組織架構的改革也將逐步提高金融供給能力。

國信證券認為,隨着我國經濟復甦有望持續,在此大背景下,明年政策將更注重平衡好穩增長和去槓桿的關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將回歸常態化。對明年銀行基本面表現,國信證券持樂觀態度,認為銀行基本面底部位置已經逐漸顯現,一方面淨息差在明年一季度達到階段性低點之後將企穩或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實際不良生成率雖要到明年下半年才可能看到明確的拐點,但此輪銀行面臨的信用風險低於2014-2015年,並且上市銀行已大幅計提撥備做了充足的準備。

華西證券認為,2020年信貸投放量高增,預計2021年隨着經濟復甦進一步加快,整體信貸需求將明顯提升,疊加國內大循環政策指引,形成供需兩旺態勢。值得注意的是,讓利以及新資本監管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需求或提升。2020年讓利實體背景下,銀行利潤負增對資本補充造成較大壓力,銀行紛紛通過定增、配股、永續債、優先股等方式補充資本。另外,中國版TLAC新規出台,四大行預計將額外增發TLAC債務工具,隨着期限臨近,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需求也將提升。

來源: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