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全球半導體短缺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不利影響,就連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也因此被迫宣佈停產5天,也沒能阻礙互聯網和科技巨頭加入造車大軍的腳步。
一、小米否認與長城汽車合作造車
3月26日路透社報道稱,有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制造商之一的小米計劃與中國長城汽車合作,利用後者在國內的一家工廠生產自有品牌電動車,目前雙方正在洽談過程中。
受此消息影響,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在週五下午的交易中一路走高。長城汽車在港股的盤中交易,股價漲幅一度超過15%,其在A股的交易價格日漲幅達10%。小米股價漲幅超6%,收盤價報25.4港元/股。
兩位知情人士表示,小米此次電動造車計劃將瞄準大眾市場,以配合其電子產品的更廣泛定位。其中一位人士稱,長城此前並未向其他公司提供製造服務。預計兩家公司計劃最快在下週初宣佈合作。
消息傳出後,小米集團總辦副主任、原公關部總經理徐潔雲在微博發文稱“完全扯淡的假新聞”。不過,目前這條微博顯示“已被作者刪除”。
而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則對媒體應回應稱:“長期以來,長城汽車致力於聯合產業鏈相關方,打造基於產業互聯網的、開放的生態平台,建立更加強大的生態圈。我們歡迎所有相關產業的夥伴,共謀發展,共迎未來。”
事實上,自去年以來關於小米造車傳聞一直未曾間斷。先是2020年6月小米官方發佈了一張配文“造車?我們是認真的!”的海報,隨後又火速刪除,引發市場關於小米造車的猜想。
去年年底又有媒體傳言小米已確定造車,但都被小米方否認。
今年2月,為了澄清市場傳聞,小米還專門發佈了相關公告,稱“本集團一直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及研究,本集團就電動汽車製造業務的研究還沒有到正式立項階段。”
此次小米造車傳言受市場廣泛關注,主要還是源於上述“造車計劃”正值小米尋求從智能手機業務中實現收入來源多樣化之際提出的,畢竟現階段小米手機業務雖然佔其收入的大部分,但利潤率極低。小米曾在週三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導致成本上升,並報告季度收入低於市場預期。
二、全球“跨界造車熱”再起
雖然小米造車消息被集團內部人員否認,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開年以來,似乎全球正在掀起一陣“跨界造車熱”。
比如近日剛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曾在1月份宣佈與吉利汽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以整車製造商的身份進軍汽車行業。
近日百度創始人兼CEO李彥宏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百度與吉利合作的首款智能車型最遲於2024年上市,它將集結百度AI、自動駕駛等多項技術,並有望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智能汽車。
另一位之前堅稱不造車的科技巨頭華為在遭到美國打壓後,也從去年開始“上車”計劃先從技術方面賦能造車企業。天眼查信息顯示,上週3月19日華為才公開了“預測車輛駛出口的方法和裝置”、“調整油門踏板特性的方法和裝置”等多個汽車領域相關專利(部分專利可應用到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領域),3月26日華為又公開了一項名為“一種雷達系統及車輛”的專利。
還有日本電子巨頭索尼,也在近日北美CES展上,正式官宣發佈旗下首款純電動概念車型VisionS,最高車速可達240km/h。
除此之外,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微軟和搞電商的亞馬遜也已紛紛宣佈加入造車大潮。2020年12月,多家外媒證實蘋果確實仍在研發一款完整的汽車,並且計劃未來3~6年內發佈一款汽車。路透社曾報道,蘋果的目標是2024年推出一款汽車。
2021年1月份,微軟宣佈將與通用汽車的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合作,並同之前的投資方本田和通用汽車公司向Cruise進行2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使Cruise投後估值達到300億美元。亞馬遜則在去年收購了自動駕駛初創公司Zoox後,於2020年12月份發佈首款自主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Zoox robotaxi。
目前來看,全球電動車造車市場雖然仍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但大部分互聯網和科技巨頭都已經開始選擇與汽車製造商合作或收購整車廠商的方式跑步進場,而科技巨頭們之所以有跨界造車的底氣,主要源於公司在硬件製造方面的專長將有助於加快其電動車的設計和生產,而通過與汽車製造商緊密地合作,則可以利用優勢開發出完整智能的汽車。
(加美財經專稿,抄襲必究)
#小米#、#長城#、#電動車#
作者:Faye
責編:小浣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