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噹快藥的上市僅差臨門一腳。此番港交所二度上市前,叮噹快藥再度交上虧損財報,究其原因便是遭公司大規模擴張拖累。自建體系本是叮噹快藥優勢所在,然在連鎖大藥房入駐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平台佔據大份額市場的情況下,當下的叮噹快藥頗有騎虎難下的態勢。
“28分鐘送到家”,以送藥快為優勢的叮噹快藥,上市進程卻慢了下來。
8月17日,港交所官網顯示,叮噹健康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將於近期上市。早在2021年6月22日,叮噹健康便啓動上市進程,此番實則是遞表失效之後的再一次行動。
為保證送藥的是時效性,叮噹快藥近年來緊鑼密鼓地加大布局密度,而當前互聯網醫療和傳統連鎖大藥房已然競爭激烈,搶奪市場份額的叮噹快藥在大規模擴張下持續虧損。
雖已佈局線上問診、大健康電商等業務,但相比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及平安好醫生等一眾互聯網巨頭,叮噹健康顯然不具備優勢。
即便如此,在市場強監管及線下大藥房重新洗牌的背景下,靠“用錢買客”的港交所互聯網醫療“三巨頭”在上年度依然交出了虧損的成績單。
而資本市場似乎也嗅到了行業進入下行趨勢氣息,曾為資本寵兒的叮噹快藥上市前赫然“失寵”,雖背靠仁和醫藥實控人,但叮噹健康多久才能打贏翻身仗還是個問號。
自營“敗陣”,營收大頭來自美團等第三方平台
日前,叮噹健康通過港交所聆訊,中金公司與招銀國際為其聯席保薦人,預計於近期上市。
叮噹健康,前身即為叮噹快藥,自2014年成立,一直專注於通過開創線上至線下解決方式為主導的即時藥品零售及醫療諮詢。
招股書顯示,叮噹健康的收入主要來自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及其他兩個方面,其中,藥品及醫療健康業務佔總收入的95%以上。而在這項最主要的業務中,按照銷售渠道劃分主要分為線下零售,線上直營與業務分銷三個方面。
近年間,線上直營是叮噹健康最主要的銷售渠道,每年貢獻收入佔比多在75%左右,而線下零售渠道和業務分銷渠道的收入佔比分別在15%與10%左右。
作為叮噹健康的王牌業務,一度以“28分鐘送藥到家”為宣傳標語,“快”卻成了他的虧損源頭。
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持續虧損。聆訊後資料透露的最新業績情況顯示,叮噹健康2022年Q1營收9.87億元,虧損4.04億元。
而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叮噹健康營收分別為12.76億元、22.29億元及36.79億元,收入逐年增長;年內虧損分別為2.74億元、9.2億元、以及15.99億元。
此外,叮噹快藥的毛利率快速下降。招股書顯示,叮噹快藥在2018、2019、2020年及2021一季度的毛利率分別為41.1%、36.8%、34.4%、30.4%,下滑明顯。
對此,叮噹快藥在招股書對毛利率下滑的原因解釋為把握住處方藥外流的機遇,增加了低毛利的處方藥銷售。據悉,非處方藥的毛利率普遍在45%左右,處方藥的毛利率僅15%左右。處方藥銷售佔比提高確實能較大程度拉低整體毛利率。
此前叮噹快藥表示,自建體系在達到一定規模下,物流體系和前置倉成本將低於外包,而事實卻給了叮噹快藥沉重的打擊。叮噹快藥擴張速度不及預期,量變帶動利潤增長的效果便也沒有達成。互聯網醫療和傳統藥房連鎖已然競爭激烈,市佔率僅有1%的叮噹在大規模的擴張下持續虧損。
自2016年開始,叮噹快藥為保證配送速度自建線下藥房門店,並自建配送體系。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叮噹健康已於中國17個城市建立351個智慧藥房網絡,並通過其配送隊伍配送產品,而當下的門店數量與此前叮噹快藥的“千城萬店”計劃還相差較遠。
“因為必須保證時效性,所以不能多單或者並單送,配送時間從系統接單開始算,超時是要罰款的。”一位叮噹快藥的配送員告訴老虎財經。
據這位配送員介紹,叮噹快藥的配送員需接單後到叮噹快藥的線下連鎖智慧藥房取藥,配送至消費者手內需保證“28分鐘送藥上門”。
而“28分鐘送藥上門”的背後實則是居高不下的市場花費。今年前三個月,叮噹快藥為了打開市場花費的開支增加97.7%,由去年同期的8850萬元增至1.75億元。
上述配送員告訴老虎財經,當前通過美團和餓了麼買藥的人數更多,作為配送員,工資是按單結算的,而實則工資較此前也有所下滑。
當前,叮噹健康的線上直營渠道分為自營線上平台與第三方線上平台。也就是説叮噹快藥除了自身APP可以下單,也入駐了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交易平台。
2018-2019年間,來自自營線上平台與第三方線上平台的收入持平各佔據50%左右。然而,從2020年開始,叮噹健康的銷售逐漸有了依賴第三方線上平台的趨勢。
2020-2022Q1,來自第三方線上平台的收入佔比分別為63.5%、69.5%與72.6%,而截至日前已達到70%以上,也就是説叮噹健康對於第三方平台的依賴在逐漸加重。
而叮噹健康入駐第三方平台需繳納一定的入駐費用,以2021年為例,來自第三方平台的收入為17.95億元,繳納佣金為1億元,即佣金繳納比例為5.57%左右。如此看來成本增高自建體系也再無優勢可言。
上市前赫然“失寵”,仁和藥業實控人卻力挺
作為互聯網“賣藥人”,叮噹快藥的創始人頗有來頭。
叮噹健康控股股東為仁和藥業創始人及實控人楊文龍,2014年,楊文龍二次創業並與兩個兒子楊益斌和兄弟楊瀟成立了叮噹快藥,擔任CEO至今。
公開資料顯示,楊文龍的兒子楊益斌畢業於美國聖地亞哥大學,在智能硬件、移動醫療、醫藥電商領域擁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他曾在仁和藥業集團工作,並對很多個互聯網移醫療項目進行過投資,目前擔任叮噹快藥和秘兔健康的創始人,以及兼任仁和集團總裁助理。
招股書顯示,當前楊文龍持有50.5%的股權及投票權,楊文龍以及其子楊益斌、楊瀟以及所控制的公司為叮噹健康的控股股東。
仁和藥業雖與叮噹健康無直接持股關係,但外界將二者均視為是公司的關聯方,從招股書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到,仁和藥業是叮噹健康2018年到2021年的五大供應商之一。
雖然叮噹快藥虧損,但楊益斌家族財富的估值很高。父親楊文龍多次上榜胡潤百富榜和胡潤全球富豪榜,根據2022年榜單顯示他的家族財富估值有150億元人民幣。
作為“父子店”,仁和藥業也給了叮噹健康不小的支持。2015年,獲得了仁和集團的天使輪融資。
楊文龍作為老“賣藥人”此前在市場也創下多個輝煌的戰績,從家喻户曉的仁和可立克到婦炎潔,多款明星產品也給叮噹健康鍍上了一層光環,吸引了一眾資本的目光。
上市前,叮噹健康共融資7輪,累計獲得投資27.6億元人民幣,背後浮現了招銀國際、TPG、泰康人壽、中金、國藥中金、奧博資本等知名VC/PE。招股書顯示,TPG Captital、招銀國際、軟銀、泰康人壽、海爾旗下的海盈基金等均是其股東。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5月,也就是叮噹快藥最新一輪融資之前,叮噹快藥工商變更,泰康人壽等18名機構股東集體退出。
此外,此前擔任叮噹快藥CEO俞雷等11名董監高從主要人員中退出。同天,叮噹快藥的註冊資本直接縮水了近一半。
港股會戰互聯網醫療“三巨頭”,叮噹快藥如何反超?
當前,港股市場已有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三大互聯網醫療“巨頭”,而無論從經營模式還是業務內容來看,叮噹買藥似乎都無法在短期內趕超前輩。
從業績數據來看,2018年至2020年,叮噹快藥的營收從5.85億元增至22.29億元,複合增速為95.2%,而體量更大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同期營收分別由50.96億元增至155.18億元、81.69億元增至193.83億元,複合增速分別高達535.32%和249%。
從經營模式縱向對比來看,京東健康的自有物流體系已然成為其優勢所在,而叮噹健康的“前置倉”從規模上與京東健康無法比較,此外,不久前京東健康收購了寵物相關業務資產,在互聯網醫療強監管影響下,巨頭已在謀出路。
從業務內容來看,叮噹健康除了向用户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包括快藥,其也在發展在線診療以及慢病與健康管理。
在招股書中,叮噹健康強調,快藥服務供應及其他醫療服務供應協同整合,創建了閉環業務模式。也就是説,三種業務模式可以互相組合產生流量的互通,從而達成交叉銷售。
其中“在線診療”醫療團隊包括20名全職及72名兼職醫生、通過與第三方醫療機構合作的800多名外部醫生,以及包括427名藥師的其他醫療專業人員。
然而這一數據在平安好醫生面前就顯得尤為不值一提。平安好醫生以醫生資源著稱,其資源模式遠高於叮噹快藥,據悉,平安好醫生目前僅自聘全職醫生團隊就超過1000人,而叮噹健康這一數據僅為20人。
從資本層面來看,平安好醫生有平安集團的支持,一半左右的營業收入來自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陸金所等兄弟公司;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分別背靠自身強大的集團公司,優勢明顯。
即便優勢明顯,當下互聯網醫療在“燒錢買客”的大環境下也是虧損持續。年報顯示,京東健康2021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收306.82億元,同比增長58.3%,年度虧損10.73億元;平安好醫生2021年,公司總收入為73.34億元,淨虧損為15.39億元。
雖從長遠市場看預計2030年,醫療大健康的市場規模將超6萬億元,當前線下實體藥店已經經過一輪整合和洗牌,市場集中度相對比較高,互聯網平台在強監管下與藥店持續博弈,成本和難度都居高不下,叮噹快藥上市後還有多少蛋糕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