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再現央企百億級重組 南國置業與電建地產“子吞母”

  從“聯姻”到徹底合併,電建地產與南國置業用了8年,最終還是以一場“子吞母”的資本運作落下帷幕。

  近日,南國置業披露,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吸收合併電建地產100%股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12.15億元,全部用於支付交易對價和中介費用。

  這一紙公告,將A股市場一起沉寂多年的資本運作再次帶回公眾視野。

  這場交易價格預估值約109.8億元,包括現金支付12億元,發行股份支付約97.8億元。具體操作是南國置業將向電建地產的股東中國電建(持股比例91.25%)、中電建築(持股比例8.75%)發行股份並支付現金12億,約以每股2.07元的價格向中國電建、中電建築分別發行43.1億股和4.14億股股票。

  通過這場合並,電建地產將註銷法人資格,由南國置業作為存續主體。換句話説,這場“子吞母”資產重組後,中國電建將成為南國置業控股股東,電建地產成為過去式併入南國置業整體上市。

  這就是一家老牌武漢房企和一家央企子公司的結局,重組後再出發又會是什麼局面,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南國置業的股價已連續兩個交易日飆漲,繼6月22日復牌即一字漲停後,6月23日南國置業再次一字漲停,每股報2.49元,最新總市值43.18億元。

  交易預案中也提到,本次交易將提升上市公司的競爭力和持續盈利能力,不僅有利於電建集團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平台構建,還有利於後續開展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提升電建集團地產業務板塊的市值規模。

  可以預見的是,電建集團旗下的房地產業務整合大幕已然拉開,併購切合雙方的利益導向,也是未來發展所需。

  南國置業等來“橄欖枝”

  南國置業與電建地產初識於2012年,前者是國內重啓IPO後首家上市地產公司,後者是首批獲得國資委核定的16家房企之一。彼時經過一系列股權轉讓,電建地產成為南國置業的控股股東,合計持有南國置業40.49%的股權。

  雙方雖然攜手走過八個年頭,但這期間一直反響平平。南國置業成立於1998年,創始人為寶安集團原副總裁許曉明,南國置業的第一個地產項目正是來源於寶安集團。在寶安期間,許曉明曾主持操作了中國證券史上的第一例收購兼併案——寶安收購延中實業。藉助寶安集團的東風,2009年南國置業以黑馬之勢成功上市。

  不過最近幾年,南國置業一直着手於輕資產轉型,導致其近幾年業績遭遇“滑鐵盧”。財報顯示,南國置業扣非淨利已經連虧三年,2019年的虧損額已經擴大至3.57億元。長期虧損的背後,是南國置業盈利能力的下降。2019年南國置業歸母淨利潤為-3.55億元,同比減少520.39%;毛利率也由2016年最高時的25.88%降至3.37%。

  實際上,電建地產與南國置業的資產重組似乎早有端倪。2012年,許曉明將旗下武漢新天地及8%的南國置業股權轉讓給電建地產,交易完成後電建地產持股比例達29.75%,一躍成為第二大股東。此後,許曉明不斷減持套現,截至交易前持股僅剩5.46%。電建地產通過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南國置業40.49%股份,已經成為後者的控股股東。

  “我不可能做一輩子,退出是早晚的事。”許曉明曾在2012年的股東大會上這樣回覆媒體。市場人士也評論許曉明是一個精明的投資者,從減持到退出獲利頗豐。此刻重組算是雙贏,對電建地產來説,南國置業還算是一個不錯的殼。

  南國置業吞下電建地產後,能否打破現在的轉型困境和業績瓶頸,市場褒貶不一,有認為藉助央企品牌效應及資源積累,會助力南國置業發展;也有將此次重組定義為“弱弱合併”,達不到“1+1>2”的效果。

  合併重組,究竟是誰救了誰?

  對於此次資本運作,電建地產相關負責人此前曾對媒體表示,這將理順兩家公司的業務關係,並運用好上市平台,將項目進一步做大做強。

  無論是八年前的“聯姻”,還是現在合併重組,雙方均是基於利益及業務發展各取所需。對電建地產來説,南國置業最大的吸引力是其上市平台,作為與電建地產同批邁入地產界的央企,保利地產、招商蛇口、中國金茂等早已通過資本市場,衝向行業競爭主賽道,而電建地產的資本大門一直緊緊關閉。

  電建地產則能夠為南國置業提供融資支持,幫助其實現全國化發展。南國置業“坐困”湖北,受到規模與區域的桎梏。與電建地產涵蓋環渤海、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的業務範圍相比,南國置業並未形成區域聯動。

  今年5月電建地產為南國置業提供了不超過50億的委託貸款,這是央企入局南國置業的優勢最直接的體現。6月21日,電建地產20億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獲准註冊;6月22日,電建地產一宗40億元中期票據也獲准註冊。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合併重組的初心是強強聯合,結合優勢資源助力業績發展。如果母公司實力較強,是有可能通過合併重組的方式整合市場資源促進規模增長。如果單從去年業績看,兩者的表現都較為平淡,重組後的業績增長和規模發展能不能達到預期很難定論。

  電建地產曾在其公佈的“十三五”規劃中表明,將力爭2020 年銷售額進入行業30強,成為央企地產前5強的戰略目標。在地產業務佈局上,電建地產也確定了“4+4+N”的發展戰略,即堅持佈局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第一個為4個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以及第二個為4個二線城市(長沙、武漢、南京、成都),“N”則是未來具有發展機會的重要二線城市。

  但近年來,電建地產的業績開始露出疲態。2019年,電建地產淨利潤下滑45.8%至6.76億元,毛利率也較2018年減少3.12個百分點。

  “電建地產借道南國置業曲線上市,將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平台構建,有利於後續開展併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提升電建集團地產業務板塊的市值規模,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某房企內部人士説。

  近兩年央企重組整合步伐明顯加快,大魚吃小魚成為此輪整合的潛規則。此番重組,在解決南國置業經營困境的同時,通過整合電建系的地產資源讓電建地產正式進入資本市場,並以此做大做強地產業務。

  但整合後做到活力與效率雙提升依然面臨難題,一是如何實現“1+1>2”的效果,即在重組的基礎上實現進一步發展;二是管理層的融合以及人員安置問題。不過,本次重組的方案仍需經過證監會審批,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48 字。

轉載請註明: A股再現央企百億級重組 南國置業與電建地產“子吞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