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中國期貨業協會發布的2022年2月期貨公司總體及分轄區經營情況顯示,截至2022年2月末,全國共有150家期貨公司,分佈在31個轄區。2022年2月交易額34.97萬億元,同比微增0.2%,交易量4.27億手,同比減少0.19%。
從經營數據來看,全期貨行業2月份營業收入合計為31.31億元,較去年同期24.41億元,增加28.24%;2月期貨公司總體淨利潤為10.57億元,同比去年同期的5.31億元,增加了98.85%,近乎實現翻倍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全行業客户權益達12611.30億元,再次創下中期協已公開數據的新高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去年期貨市場經歷一輪行情,今年開年交投較為平淡屬正常情況,但隨着2月末國際地緣衝突的持續演變,預計3月市場交投將會出現顯著變化。
期貨公司2022年前兩月交投同比減幅逾10%
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成交情況來看,今年1-2月全國期貨公司交易額合計為71.55萬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0.92萬億元減少11.59%;前兩個月的交易量為8.69億手,較去年同期的10.19億手減少14.64%。
其中,商品期貨、期權1-2月累計交易額55.16萬億元,同比減少10.59%;1-2月累計交易量為8.51億手,同比減少15.21%。
對此,華東地區一家期貨公司高管認為,前兩個月市場交易額同比下滑可能是受商品期貨市場整體行情波動較大的影響,“去年同期,全球供應鏈受到疫情影響接近停滯,供給端的緊張使得商品期貨的牛市特徵比較明確;而今年年初,中美貨幣政策一鬆一緊開始分化、俄烏地緣衝突不斷升温,這些因素都給今年的期貨市場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他認為,隨着商品期貨整體價格波動加劇,投資者在參與商品期貨市場的心態更加謹慎,也就導致了成交額的下滑。
華南地區一家期貨公司研究院負責人則認為,隨着去年商品期貨市場整體行情大起大落,今年開年投資者對市場行情的感知沒有那麼強烈,因此交投也趨於平淡,“但隨着2月下旬,國際地緣衝突發酵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預計市場的整體交投應該發生了新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體現在3月的成交數據上。”
從此前披露的全國期貨市場成交情況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白銀、焦炭、橡膠、鎳等品種交易額同比減少逾萬億元,下滑幅度較為顯著。
至於金融期貨、期權方面,數據顯示,前兩個月的交易額合計為16.38萬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77%;前兩個月的成交量則合計為0.18億手,同比增長25%。
不難看出,雖然金融期貨、期權整體成交量上漲,但交易額卻出現縮水。對此,前述高管認為,主要原因是今年股指期貨價格同比出現較大下跌。“交易標的跌價導致期貨端在成交量增加的情況下,反而出現了交易額縮減的表現。”
回顧金融期貨行情,滬深300期貨(IF)在去年2月下旬創新高至5928.8點,與此同時,上證50期貨(IH)也在同期創新高至4115點,隨後上述期指行情震盪下行。截至3月18日收盤,IF2204合約報4232.6點,IH2204報2908.8點。
淨利潤同比近乎翻倍
中期協數據顯示,今年2月期貨公司淨利潤同比增幅近100%,而今年前兩個月行業共實現淨利潤14.22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2.98億元增長9.53%。
具體至各區域,上海以2.88億元的淨利潤額領跑市場,佔2月市場淨利潤總額的27.26%;跟隨其後的是深圳、北京、河南,淨利潤額依次是1.8億元、1.22億元、1.02億元。而新疆、陝西、山西、湖南、黑龍江、甘肅、大連等地則出現淨利潤為負值的情況。
就行業整體淨利潤的攀升,該高管認為,行業利潤的增長主要原因源於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創新業務的不斷擴展。
“我們在服務客户的過程中,能夠切實感受到實體企業在面對今年更為波動的行情時,有着顯著的風險管理需求,希望依賴諸如風險管理子公司這一類專業的機構,來協助風險管理。”他表示,今年開年,股市表現一度相對低迷,這也使得更多的投資和財富管理機構開始利用期貨、期權市場進行資產配置,豐富其投資工具庫。
另一業內人士則認為,淨利潤同比增幅顯著,或與去年行情啓動較晚,同期淨利潤基數較低有關,“2021年,市場行情從3月份左右啓動,此前的兩個月市場熱度相對較低。”
此外,截至今年2月末,全行業期貨公司註冊資本合計值達992.5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11%;淨資產合計值為1638.50億元,同比增長19.00%。
值得關注的是,隨着最新數據的披露,全行業客户權益再創下中期協已公開數據的新高,達12611.30億元。與去年同期的9586.05億元相比,增長31.56%。
事實上,早在去年4月,期貨公司整體客户權益即突破萬億關口,達10243.52億元。隨後,全行業的客户權益規模保持整體向上的勢頭。客户權益的穩步增長,受到期貨品種日益豐富、產業客户機構客户等參與度提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有業內人士認為,客户權益的攀升,或與國債充抵期貨交易保證金相關。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4年12月份,中金所率先推出國債作為保證金業務,並於次年1月1日在國債期貨產品開展相關試點工作。2019年1月11日,中金所表示,為進一步降低市場成本,發揮國債作為保證金業務的市場功能,自2019年1月21日起結算會員提交的國債可作為全部金融期貨品種的保證金。大商所、鄭商所、上期所也陸續在2020年推出國債作為保證金業務。
在去年9月,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發佈了修訂後的《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結算細則》、《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交割細則》,此次修訂明確將國債納入保證金範圍,並將於2021年10月18日生效。
來源:財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