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私募數量增至33家 八成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隨着近兩年財富管理市場環境好轉,私募基金迎來大發展時代,尤其是證券類私募在管理規模和管理人數量方面均有新突破。在此期間,外資私募也開始“跑馬圈地”。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統計,截至目前,有登記備案記錄的外資私募管理人數量已增至33家,合計在管產品達140只;與此同時,“二八分化”同樣適用於外資私募,除元勝投資管理規模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外,有八成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年內全市場備案產品2.66萬隻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梳理,截至目前,今年以來全市場證券類私募備案產品總數為26600只。其中,1月份-5月份月均備案數量在2000只左右,6月份-9月份月均備案數量升至3000只左右,10月份-11月份月均備案數量則創下年內新低。

  此外,截至目前,26家百億元級量化私募年內合計備案私募基金3441只。其中,1月份-11月份分別為253只、193只、237只、186只、165只、327只、470只、628只、579只、246只、157只。可見三季度為量化私募備案高峯,最近2個月量化私募備案數量則是迴歸到年初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年內有13家量化私募管理人備案數量均超過100只,其中百億元級高達12家。具體來看,靈均投資以427只居首,九坤投資、高毅投資、明汯投資、啓林投資、衍復投資備案數量均超過200只,備案數量排名靠前多數為量化私募。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10月份以來,私募備案產品數量下降,一方面,與市場結構性分化行情有關係,導致基金賺錢效應明顯不及去年,尤其是頭部主觀股票私募基金年內業績表現欠佳,一定程度上影響投資者熱情;另一方面,受年末特殊時間節點影響,部分私募今年的備案計劃已進入收官階段,備案動力減弱。

  25家外資私募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數據統計,目前合計有33家外資私募證券管理人,掌管140只正在運行的產品。其中,元勝投資管理規模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潤暉投資、瑞銀投資、騰勝投資、德劭投資、橋水(中國)投資等部分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在20億元-50億元之間。此外,高達25家外資私募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佔比達75.76%。

  從投資策略來看,33家外資私募投資策略包括股票多頭、債券策略、管理期貨和組合策略等。其中,股票多頭佔據多數,其次是債券策略。

  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夥人榮浩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兩年私募業迎來大發展,一方面,因為管理人得到高淨值羣體廣泛認可,大量資金轉向淨值型資管產品;另一方面,得益於品牌效應,例如“萬億管理人”“全天候策略”提出者,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的名人效應,獲得諸多機構認可,使得其成為國內投資人追逐的對象。

  據悉,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相關基金的表現增強了投資者信心,代表產品全天候增強型中國一號運行至今,年化收益率為18.7%,最大回撤率為4.4%,雖然收益不算突出,但回撤控制較好。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外資私募自2016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雖然數量上目前已經超過30家,但有近八成管理人的管理規模低於5億元。此外,在淨值表現上,很多產品尚未披露淨值,已公佈淨值的管理人表現也乏善可陳,不知是“水土不服”還是蓄力待發。

  有私募人士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外資私募在中國市場發展存在瓶頸:一是內部投研上不能照搬其境外投資模式和經驗,而是需要了解中國市場投研人員和機制的特點;二是要結合中國投資人需求來設計產品;三是銷售渠道建設要結合中國市場特點,直銷和代銷、線上線下等做好結合。

  玄甲金融CEO林佳義對本報記者表示,受益於國內儲蓄搬家以及資金流入持續,偏向類固收資金尋求替代產品。同時,外資私募制度體系基本成熟,但在中國市場仍然發展受阻,其瓶頸可能在於銷售渠道維護,以及策略本土化適應及規模容量上。

  本報記者 王 寧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2 字。

轉載請註明: 外資私募數量增至33家 八成管理規模不足5億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