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正當世界開始認真考慮綠色能源的未來時,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一種自1970年代以來從未見過的力量打擊了全球綠色轉型的信心。俄烏戰爭再加上疫情釋放的壓力,導致各種形式的能源價格飆升,2022年上半年油價上漲超過50%。1970年代的能源衝擊是通脹飆升的核心,導致了全球範圍內的困難和政治難題。
1. 為什麼會有能源衝擊?
就在兩年前,隨着疫情拖累全球經濟,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格一度跌至零以下。一年後,由於復甦的需求超過了原油供應的增長,油價反彈至疫情前的水平,並繼續上漲。
隨後,美國及其盟友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將俄羅斯拒之門外。俄羅斯是全球10%石油的來源(以及小麥、化肥、鎳等其他關鍵大宗商品出口商)。俄羅斯一半以上的石油出口到歐盟國家,但能源市場是全球性的,因此全球範圍內都能感受到供需的變化。
2. 誰受傷了?
消費者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因為能源支出很難削減。在英國,監管機構警告稱,全球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將推動10月份平均家庭能源賬單再上漲42%,屆時價格上限將被調高,這將是自1950年代以來生活水平受到的最大打擊。在世界大部分地區,燃油零售價格的上漲速度甚至超過原油價格。
今年6月,美國夏季駕駛季節的開始,汽油價格首次突破了5美元/加侖(3.79升)的平均水平。最終的結果是全球通脹以幾十年來的最高速飆升,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飆升的一半以上來自能源。除了價格方面的擔憂,還有人擔心,已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全球電網可能會變得更加脆弱,導致可能危及生命的停電。
3.後果是什麼?
當時各方都在爭先恐後地增加燃料供應,並將燃料重新輸送到需要的地方,但這些努力收效甚微。歐盟逐步對俄羅斯石油實施部分禁令,並在世界市場上其他地方購買更多的液化天然氣,以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的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管道佔歐盟天然氣供應的40%。到6月中旬,俄羅斯方面已經切斷了對四個歐盟國家的天然氣供應。
美國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領導的政府詢問了煉油廠恢復封存產能的可行性。還有其他應對措施:為給通脹飆升降温,美聯儲及其他央行預計將在數十年來最激進的貨幣緊縮週期中加息(日本等是例外)。這不會立即降低能源成本,但其目標是減緩經濟增長,使通脹消失。
4. 能源危機會拖下去嗎?
到6月初,俄烏戰爭還沒有結束的跡象,能源產量大幅增加的希望也不大,石油資源豐富的歐佩克(OPEC)成員國只同意小幅增加石油產量。WTI原油期貨合約價格攀升至120美元/桶上方。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 Dimon)表示,油價有可能達到每桶150美元或175美元,該行正在為一場經濟“颶風”做準備。
5. 這與之前的衝擊相比如何?
油價的飆升堪比歷史上兩次最著名的石油危機:1973年的阿以戰爭,許多原油生產商拒絕向支持以色列的國家出售原油;六年後的伊朗革命,一度切斷了全球7%的原油供應。
但也有不同之處:經濟增長與石油的聯繫不像1970年代那麼緊密——產出的能源密集程度遠低於當時。頁岩氣壓裂法使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使美國距離實現能源獨立更近了一步。1970年代,汽油短缺嚴重影響美國。不過,這場危機提醒人們,儘管一些國家正在加快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能源仍然依賴化石燃料,這種狀況可能會持續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