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對了,再遠的路也會走到”
海外網武漢11月14日電(記者 王平)“我的公司幾天前已經向上海證交所科創板送件。”11月13日,在武漢舉行的“台資企業大陸上市政策説明會”上,全國台企聯會長李政宏用自己的例子向在場40餘位台商代表分享在大陸上市的經驗。
這場由國台辦經濟局、中國證監會港澳台事務辦公室主辦的説明會,向台資企業詳解在大陸上市的相關政策法規。本月初,大陸“‘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明文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
隨着大陸資本市場改革和進一步開放,台資企業加快了在大陸上市的腳步。目前在大陸上市的台資企業共有30多家,其中19家於2016年至2020年期間上市,光是今年就有6家上市,另外還有8家正處於上市審核階段。
在大陸上市對台企有哪些好處?李政宏説:“企業上市既能帶來大量資金,提高抗風險能力,又可以增加公眾對企業的信任度。上市企業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及對當地經濟的推動作用,更容易獲得地方政府的補貼和支持。”。
2014年在大陸創業板掛牌上市的台企鼎捷軟件就是一個有説服力的例子。鼎捷副總裁張苑逸對本報記者説,上市對於公司在兩個方面有很大幫助,一是能見度提高,有助於公司吸引人才,方便參與智能製造標準制定;第二個是為公司提供激勵工具,讓員工和股東共享經營成果,“我們這三年營收穩步增長,淨利潤複合增長率達30%以上。”
“如果我們守在台灣,市場就太小了。” 台資企業安佑生物科技集團董事長洪平表示,集團在大陸各省有數十家分公司,在湖北就有4家。洪平説,集團計劃明年在創業板上市,現在正是企業追求由量到質轉型的時候,若上市成功將是非常大的助力。
大陸長期向好的經濟前景,也是台企選擇在大陸上市的重要原因。“現在美國、歐洲、東南亞的成長速度都慢了,但大陸經濟成長仍然保持高速。”洪平説,疫情期間集團的業務受到影響,但疫後已經迎來了“報復性增長”。
“這樣的説明會很好,我剛才聽得蠻認真的。”湖北香連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王伯倫説,他50歲以前都在台灣,而兩岸許多金融術語是不一樣的,“比如大陸講‘估值’,台灣講‘市值’;大陸叫‘市盈率’,我們叫‘本益比’。”王伯倫認為,大陸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資本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許多台商之前之所以未能在大陸上市,也是因為對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不熟悉,不知從何下手。
近年來,大陸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台資企業上市。證監會港澳台辦副主任祝歡在説明會上表示,台資企業與大陸企業在發行條件和標準方面享受同等待遇,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或特殊要求。為支持台資證券期貨機構在大陸投資展業,便利台灣金融專業人士在大陸就業發展,證監會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措施。
台資企業力翰教育集團的創始人吳志榮説,集團正在規劃上市,去年已經完成了A輪融資。2016年,他響應國台辦支持台灣青年大陸創業的政策來到武漢,目前公司已發展到為大陸近50個城市的2000多家中小學輸送科學教師。吳志榮説,親眼見證武漢抗疫的偉大勝利,讓他對大陸社會主義制度的治理成效更有信心,“希望有更多的台灣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能夠看清國際發展趨勢,投身兩岸交流,為兩岸經濟、金融的融合做貢獻。”
“方向對了,再遠的路也會走到。”被問及對尚未在大陸上市的台資企業有何建議時,張苑逸這樣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