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猛併購後欲IPO,李澤楷的保險雄心展露無遺
無論是大舉併購進入東南亞市場,還是今年6月收購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集團的香港子公司增大香港業務,似乎從高價收購富衞保險的那一刻起,李澤楷就開始構築自己的商業保險帝國。而當保險版圖遍佈亞洲之際,李澤楷選擇登陸二級市場。
9月25日,據媒體消息,香港富豪李澤楷旗下富衞保險(FWD Group)計劃2021年在香港IPO,募集資金高達30億美元(約234億港元)。據知情人士透露稱,目前富衞集團正與顧問正在籌劃潛在的股票發行事宜。
事實上,看似以投資“高科技企業”的面目示人的李澤楷早已成為保險行業的幕後大佬,此次計劃上市或也是其重返亞洲保險市場的必經之路。早在1994年,李澤楷就曾收購鵬利保險,此後上市到脱手共賺了35億港幣,在金融圈證明了他的眼光。而其真正開始建立保險帝國是在2012年10月收購富衞保險後,此後7年間,通過不斷併購擴張,富衞集團的保險業務覆蓋了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泰國、印尼、菲律賓、新加坡、越南、日本和馬來西亞等地。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2年前,李澤楷就看好內地的保險發展。當時李澤楷曾準備花巨資收購現在的富德人壽,不過最後沒有成功。此時伴隨着金融開放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李澤楷也似想把握機會推動富衞進軍內地。
不過要想在本土龍頭企業和其他外資相應進入競爭情況下分上一杯羹,富衞保險的自身實力得過硬,然而從其因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遭監管處罰的背後不乏看出公司合規性不足。
併購擴張為衝擊資本市場
資料顯示,富衞前身來自荷蘭國際集團(簡稱ING)。ING是一個國際金融服務私營企業,成立於1991年,由荷蘭最大的保險公司Nationale-Nederlanden,與荷蘭的第三大銀行NMB PostBank Group合併而成。ING集團的服務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核心業務是銀行、保險及資產管理等。
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期間,ING接受政府援助,需要剝離保險業務償還債務,作價70億美元出售旗下亞洲保險業務,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宏利金融、友邦保險等保險巨頭都參與競購,最後2012年10月,李澤楷以21.4億美元(摺合166億港元)現金收購ING位於香港、澳門和泰國的保險業務,於交易完成後易名為富衞,富衞正式誕生。
事實上,早在1994年,李澤楷就曾收購鵬利保險,1999年,鵬利保險更名為盈科保險,期間通過了一系列併購壯大了公司規模並在香港上市。2007年,他脱手盈科保險賺得35億港幣。
而對於富衞保險的前路,似乎和盈科保險一樣,李澤楷也希望自己一手養大的“親生仔”可以登陸資本市場。且收購後不斷整合東南亞各個國家的保險業務背後似乎也暗示着富衞從一開始就是朝着上市的目標進發。
其中2016年是富衞集團擴張比較迅猛的一年。當年4月,富衞集團從亞洲最大的私立醫療集團新加坡百匯班台手中收購Shenton保險90%的股權,由此進入新加坡市場;兩個月後,藉助全資收購新加坡的大東方(600327)人壽越南分公司,進入越南市場;同年12月全資收購日本最大外資保險公司——AIG旗下富士生命保險公司,進入日本市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30日,富衞正式完成收購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集團的香港子公司,收購之後,富衞香港市場份額和實力將大增,有望和保誠、友邦、安盛等傳統保險巨頭分一杯羹。
目前,富衞保險的總資產已經高達1500億人民幣以上。此時計劃2021年中期左右在香港IPO,或是為重返亞洲保險市場並在內地擴展保險業務作準備。
進軍內地市場
據相關數據,目前,國內人均GDP為8000到10000美元,從國際保險業的歷史發展過程看,這正是保險業大發展的“窗口期”。而這也正是富衞集團不斷進軍亞洲其他保險市場的同時,李澤楷從未放棄對中國內地市場的想象原因所在。
事實上,李澤楷想進軍內地保險業務早就有跡可循,早在2006年,李澤楷旗下盈科保險曾想入主生命人壽(現更名為“富德生命人壽”),奈何鎩羽而歸。
2014年9月富衞人壽保險在菲律賓正式開業並在中國上海成立代表處,為進駐中國保險市場奠定重要基石。隨後倆年富衞先後進軍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越南,富衞圍繞中國大陸在周邊國家不斷擴展業務。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長易綱在博鰲亞洲論壇表示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3年後不再設限。2018年5月,富衞集團旗下富衞人壽保險(百慕大)公司向中國銀保監會提交了籌建富衞人壽保險公司的申請材料,計劃進軍內地,獲批後將有望成為中國擴大保險業對外開放後獲批的第一家持股比例達到51%的合資壽險公司。
不過李澤楷進軍內地市場要面對的不僅僅是根基深固的內地保險公司,另有其他虎視眈眈的外資企業。藉着內地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這股東風,眾多外資保險公司想趁機湧入中國保險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此外,雖然一直攻城略地、開疆拓土,但李澤楷在保險業根基尚淺,在管理、人才、技術、知識等等,實際經營中存在的問題恐比預想中多。此前富衞保險就因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遭監管處罰。而公司經營合規性對上市公司來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2019年1月香港證監會公告顯示,富衞人壽因未遵守《證監會強積金產品守則》(《強積金守則》)及《基金經理操守準則》對關鍵人員所訂的要求(在接近四年的時間裏,富衞人壽僅有一名關鍵人員),遭證監會譴責及罰款240萬元。
複製“股神”巴菲特,李澤楷的保險帝國
資料顯示,李澤楷是香港富商李嘉誠次子,現任盈科拓展集團主席。
和父親李嘉誠做實業、做地產的道路不太一樣,期初李澤楷靠電訊盈科起家。1993年8月初,李澤楷成立盈科控股,正式與家族企業分道揚鑣。隨後,通過資本運作,李澤楷的生意迅速做大,並靠着電訊盈科成為了亞洲的電訊鉅子,獲得了“小超人”之美譽。1994年5月,盈科控股斥資5億多港元,收購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亞洲45.7%的股份,從而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
除此之外,李澤楷還曾收購過騰訊20%的股份,不過之後卻轉手出售了,按照騰訊如今的市值來算,這20%的股份能夠為李澤楷帶來7100億財富。
不過電訊盈科目前的生意已經很成熟了,很難繼續發展,所以最近10年李澤楷至少有7成的精力放在了投資跟保險上面,特別是保險行業。
世界股神巴菲特,其實是靠保險起家的。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再保險公司。巴菲特的投資生意,其實是基於自己的保險生意。他龐大的投資資金,其實就是利用保險的浮存金。而李澤楷在保險上的佈局似乎是為了“複製”巴菲特成功的經驗。
2013年,李澤楷接手了荷蘭國際集團旗下的業務後又大規模收購整合了東南亞各個國家的保險業務。
短短几年時間,富衞集團的業務已經擴展至亞洲的多個國家,提供人壽保險、醫療保險、員工福利、退休金和財產保險等業務,擁有超過500萬客户。據悉,富衞保險的主要投資者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其他投資者包括瑞士再保險及亞洲私募基金RRJ資本。四處出擊,兇猛併購,李澤楷的保險雄心可謂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