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提醒:碳中和部分個股漲幅已經透支基本面
近段時間以來,在A股的震盪調整中,“碳中和”成為備受市場追捧的熱門板塊,華銀電力、開爾新材、南網能源等概念股3月以來的漲幅均超過100%。
與此同時,包括公募、社保基金和外資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也開始關注這一板塊,多家“碳中和”概念股頻頻出現在機構調研名單中。
不過,也有機構開始發出警告,部分個股目前的漲幅已經嚴重透支基本面,短期大幅上漲後,投資者需要警惕板塊回調風險……
“碳中和”概念逆市受捧
近來,“碳中和”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相關概念股中,截至3月24日,華銀電力、長源電力、開爾新材本月以來分別大漲139%、135.7%、102.6%;次新股南網能源在3月24日一度摸高至15.13元,股價較公司今年1月上市時的發行價1.4元翻了十倍。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3月以來,多家“碳中和”概念股出現在機構調研的名單中,其中包括三鋼閩光、寶豐能源、南華儀器、首鋼股份、科融環境等。
具體來看,嘉實、博時、長盛、諾安、金鷹等12家基金公司調研了三鋼閩光;銀華、建信基金、泰康資產調研了寶豐能源;中銀和招商基金調研了首鋼股份;融通基金調研了科融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向來低調的全國社保基金也出現在首鋼股份的調研名單上。此外,外資私募畢盛(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參與調研了三鋼閩光。
在調研過程中,機構對“碳中和”相關話題表現出明顯的關注度。比如,在三鋼閩光的電話會議中,機構提出的問題包括:碳中和和碳達峯對鋼鐵行業格局的影響,公司有哪些減碳措施,公司目前的環保情況以及未來在環保方面的投入計劃等。
科融環境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國家積極倡導“碳達峯、碳中和”的技術應用,公司在節能減排技術領域將繼續深耕發力,繼續做好節能燃燒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升級換代;在工業生產、居民生活的危廢處置環節也儘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同時引進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在難降解、難處理污水治理中有所作為,為我國的水綠山青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機構提示短期回調風險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上漲後,“碳中和”板塊內部開始出現明顯分化。3月24日,長源電力、新天綠能、菲達環保繼續漲停;華銀電力和南網能源則大跌逾8%。
多位市場人士紛紛發出風險提示,其表示,眼下“碳中和”概念股的大漲是市場炒作的結果,題材炒作能否經得住考驗還要看是否有業績支撐,應理性看待碳中和。
“不能簡單地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去看待碳中和,所以在碳中和主題下,炒作落後產能、炒作短期的產品漲價邏輯,都會產生風險。特別是一些個股在短時間內大幅上漲,已經脱離基本面。”滬上一位機構人士稱。
一家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認為,當前位置部分個股的估值已經高企,隨着相關產業業績端不斷釋放,需要仔細甄別,挖掘未來業績增速與估值真正能夠匹配的個股。
儘管短期炒作風險需要回避,多位公募、外資人士仍然認為,“碳中和”是值得長期跟蹤的優質賽道。
匯豐晉信研究總監、匯豐晉信低碳先鋒基金經理陸彬近日表示,“碳中和”可能是新的結構性牛市主線。“碳中和”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屬於改變能源結構的新能源行業,另一類是控制供給和產能來減少碳排放的週期行業,包括能源和資源的回收。
他進一步解釋,隨着“碳中和”目標的提出,風電、光伏、儲能和電動車等新能源行業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和成長性。順週期行業是排碳大户,未來可能通過供給側結構優化和節能減碳新技術,提升行業門檻,利好具備技術優勢和一體化的龍頭企業;“碳中和”同時也有望降低週期行業的“盈利波動性”,從而改變整個行業的基本面趨勢和估值體系。
全球資管巨頭富達國際首席執行官黎誠恩近日表示,要實現“碳中和”這樣的重要轉型,需要巨大的時間和資金投入。而技術的進步將有助於降低中國從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的成本。“在政策指引下,不少企業也已經開始響應。作為投資者,我們認為這些聚焦可持續能源技術的企業將擁有十分廣闊的長期增長空間。”
德邦基金總經理陳星德表示,我國碳交易制度和市場成熟後,碳交易對上市企業影響非常大,納入後碳交易的數量將會直接影響企業成本和利潤,碳交易的效率和碳金融工具的運用也會對企業當期財務產生重大影響。市場投資者對企業“碳成本”將會更加關注。此外,金融機構也將會積極參與到碳金融工具的創設和交易中,例如碳遠期、碳期貨、碳期權、碳基金、碳互換和碳結構化票據等新金融產品。
相關報道:
碳中和力度有多大?部委和地方最新政策梳理
碳中和催生光伏長期風口 產業鏈龍頭佈局正當時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