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文娛商業觀察,作者 | 富貴
美國東部時間8月30日(北京時間8月31日)美股收盤後,“中國音頻第一股”荔枝發佈了2021年第二季度未經審計業績報告。
報告顯示,荔枝 2021 第二季度營收創上市以來最大增幅,同比增長 59%達 5.59 億元;移動端月活用户增長9%達 6090 萬,月均付費用户數同比增長 7%至 49.44 萬。與此同時,荔枝股價在前一天的 4.77 美元的基礎上再次收穫了 5.66% 的漲幅,報收於5.04 美元。
可在看似一片欣欣向榮的背後,荔枝的盈利困境依舊未得到有效緩解,第二季度淨虧損同比擴大32%達2900萬元。另一邊,荔枝目前的股價仍未觸達發行價,而自上市首日至第二季度財報發佈,股價跌幅已超過56%,總市值縮2.85億。
焦慮的“第一股”都説“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但這句話並不適用於荔枝。
2020年1月17日,荔枝正式登陸納斯達克,搶先喜馬拉雅、蜻蜓成為“中國音頻第一股”,可從各項指數來看,荔枝始終未坐上過在線音頻的龍頭位置。
《艾媒諮詢|2021H1中國在線音頻產業運行監測調研報告》(下文簡稱《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喜馬拉雅以65.5%的高市場佔有率成為最多用户選擇的在線音頻平台,而荔枝僅處於第三位,被喜馬拉雅、蜻蜓分別拉開了29.7%、7.2%的距離。
與之呼應,2021上半年,喜馬拉雅的月均活躍用户量、在各年齡段中的付費意願以及平台付費用户滿意度比例同樣遠高於荔枝。
原因是什麼?
荔枝採取的是與B站相似的UGC路線,即由平台用户生產內容,以用户、內容創作者為內容生態的核心。可問題是,UGC路線雖可以構築起更堅固的競爭壁壘,實現卻絕非一日之功,即便是在獲客營銷上投注更大的成本,也未必能換來理想的回饋效果。
業績報告顯示,荔枝二季度銷售和營銷支出為1.063億元,與去年同期的3120萬元相比上漲241%,但這樣的鉅額投入卻只換來了同比增長7%的月均付費用户數,移動端月活躍用户更仍在6000萬出頭踏步。而據比達(BigData-Research)數據中心監測數據,今年3月,在荔枝月活躍用户達到5370.6萬人時,喜馬拉雅月活躍用户數已高達1.72億。
艾媒諮詢《報告》指出,音頻播放流暢度和內容質量為影響用户選擇在線音頻平台的最主要考量因素,其次是內容質量以及獨家IP等情況。
與喜瑪拉雅以生產專業內容為主的PGC模式相比,荔枝採取的UGC難掌控內容質量,再加上平台的風格感過於強烈,文藝、小清新、情感電台已經成為大眾對荔枝的直接印象,因此也限制了自身的受眾羣體。而喜馬拉雅從一開始做的就是大平台,內容、風格包羅萬象,近年其又不斷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方面增加投入,持續優化用户的使用和收聽體驗。
而在獨家IP方面,對淨虧損不斷擴大的荔枝而言,入局版權大戰顯然是缺乏底氣的,而UGC模式下產出的內容想演變成具備強大競爭力的IP也是極其困難,不僅如此,因為內容審核機制不完善、創作者版權意識不強還會惹來“侵刪”糾紛。
今年7月初,由於平台用户未經授權在荔枝上向公眾提供《小豬佩奇》的四季音頻,荔枝被《小豬佩奇》製片方狀告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並索賠117萬。
另一方面,UGC也造成了荔枝營收結構單薄,過於依賴音頻娛樂(即虛擬禮物打賞),而這也正是荔枝遲遲難以實現盈利的一大阻力。
“藍海”難掘據艾媒諮詢數據,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音頻用户羣體,預計到2023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户規模將超9億。同時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在線音頻市場,2018年在線音頻收入佔全球15%左右,並將以44%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
在此基礎上,於今年年初橫空出世的Clubhouse,又進一步佐證了國內音頻賽道的“藍海”潛質。而受其帶動,擁有相似音頻社交應用TIYA的荔枝,股價一度在4天內暴漲近340%。
目前,Clubhouse已完成了從0.1版到1.0正式版的跨越,並獲得C輪融資,估值達40億美元。但故事的另一側,荔枝帶給投資者的卻更多是失望,第二季度業績報告發布第二天,荔枝美股收盤價下跌16.77%至3.970美元,總市值跌破2億。
桎梏於盈利困境的,並不只有荔枝。
據招股書披露,從2018年開始,喜馬拉雅的淨利潤就再無轉正。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淨虧損分別達到了人民幣7.74億、7.73億、6.05億和2.67億,累積淨虧損額達24.19億。
至於蜻蜓,盈利困境出現的時間更早,2017年,其母公司上海麥克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年度淨利潤為-1.73億元。
原因上文已經提到,在線音頻平台想持續留住並擴大用户,必須擁有過硬的音頻播放流暢度、內容質量以及足夠龐大的獨家IP庫,但這些都是要燒錢的。而喜馬拉雅的淨虧損額之所以較為突出,關鍵是PGC模式比UGC模式付出的成本更高,因為在內容層面它要養活的是專業內容的版權和專業用户。
招股書顯示,從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五個報告期,喜馬拉雅的收入成本佔比一直在50%以上。與之呼應,喜馬拉雅2020年音頻內容庫的總時長達3900+年,內容創作者達520萬+,而2021年第一季平台收聽時間最長的TOP100專輯中,有71%為獨家版權內容。
盈利還有多遠?儘管荔枝、喜馬拉雅、蜻蜓還沒掘到真金白銀,但資本對在線音頻市場是仍抱有熱情的。
今年1月,TME在從閲文集團等股東處收購懶人聽書100%股權後打造了“懶人暢聽”。時間再往回撥,早2015年騰訊就推出了企鵝FM,2020年,騰訊又在以TME之手推出首個長音頻產品“酷我暢聽”後,推出了“微信讀書”APP。
同年6月,字節跳動推出了一款名為“番茄暢聽”的APP,將番茄小説中的海量正版小説,以音頻的形式播放出來,同時採用了AI真人主播的聲音。3個月後,快手啓動內測播客類產品“皮艇”,也吹響了進軍在線音頻的號角。
新玩家的大規模入局拔高了人們對在線音頻市場的期待,也在分食着荔枝、喜馬拉雅、蜻蜓的話語權。
艾媒諮詢《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騰訊旗下酷我暢聽、企鵝FM、懶人暢聽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34.5%、25.4%、17.9%,酷我暢聽與荔枝僅存在1.3%之差;在95後用户平台付費意向排行中,酷我暢聽則擠掉了蜻蜓,以36.1%的付費意願比拿下TOP3。
是坐等被洗牌,還是奮起開拓新可能,荔枝、喜馬拉雅、蜻蜓都選擇了後者。
以海外市場、“荔枝播客 " 業務和車載音頻為三大主要支點,荔枝在不斷加碼拓展業務邊界,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業績報告顯示,荔枝旗下全球化音頻社交平台 TIYA 在今年 6 月的活躍用户數超 350 萬,較第一季度的平均 MAU 提升 92%。同時,其活躍羣數量和活躍房間數量分別實現了超3.6倍和1.8倍的增長。
“荔枝播客 " 在二季度通過與阿那亞戲劇節聯合推出“候鳥電台”特別企劃、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下沙龍活動等,吸引到了更多羣體的注意;車載音頻的合作企業數也總體向好,二季度合作的企業包括威馬、理想汽車、騰訊車載小場景、星河智聯、博泰車聯網等。
喜馬拉雅選擇提速上市。據悉,喜馬拉雅已經取消赴美 IPO 計劃,準備衝刺港交所。企查查獨家香港企業監測數據顯示,喜馬拉雅於 8 月 23 日在中國香港註冊喜馬拉雅控股公司。
另一邊,今年6月,蜻蜓獲得了來自國際私募機構微木資本的新一輪投資,並與香港上市公司第一服務控股達成戰略合作,雙方會通過聲音科技將蜻蜓海量內容納入到第一服務的智能人居環境中,開啓全天候“聲音+社區”模式。
玩家們的分羹思路與佈局在不斷明朗,至於“聲音故事”的盈利篇章何時能夠被開啓?又會被誰開啓?我們只能靜候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