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市場各方探出五大紓困模式 上市公司風險化解“得道多助”

由 濮陽南煙 發佈於 財經

  近日,海航系破產重整有序推進,隨着遼寧方大集團、海南控股等實力雄厚的戰投入局,海航將迎來新生曙光。

  海航重整是上市公司積極化解風險的一個典型縮影。過去一年,在《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下稱《意見》)引領下,資本市場各方凝心聚力解難題,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清障提氣。上交所“開門辦服務、上門解難題”也在此背景下深入推進,滬市公司市場化、法治化的風險化解之路也走出了新氣象。近日,記者分別採訪了一線監管人員、成功化解風險的上市公司、多手段紓困上市公司的產業資本及資管公司,多方探尋過往成功經驗,叩問下一步紓困重點及要義。

  因地制宜 探尋“紓困路徑”

  作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意見》明確提出,解決上市公司突出問題,包括積極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嚴肅處置資金佔用、違規擔保問題。據記者瞭解,截至今年上半年,滬市控股股東或第一大股東質押比例超過80%的公司較最高峯已減少近六成,質押融資餘額也進一步下降。

  成功紓困的案例,有哪些經驗做法可資其他公司借鑑?據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上市公司主要藉助重整紓困、產業紓困、股權紓困、多維紓困、重組紓困五種市場化的方式,靈活、主動、積極化解風險“難題”。

  以海航為例,其正在通過破產重整來力挽狂瀾。9月12日,*ST海航、*ST基礎分別確定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簡稱“遼寧方大”)、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海南控股”),為航空、機場兩大業務板塊的戰略投資者。遼寧方大、海南控股均資產實力雄厚,前者坐擁炭素、鋼鐵、醫藥、商業四大核心產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後者則是海南省人民政府為海南經濟發展而設立的綜合性投資控股國有獨資公司。若投資完成,遼寧方大、海南控股將分別成為海航系兩家公司的控股股東,有望為海航旗下航空、機場兩大業務開創新格局。

  產業紓困的典型案例是妙可藍多定增引入蒙牛。2019年,公司原控股股東旗下港股公司出現債務危機,為挽救家族企業,公司出現控股股東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的情況。對此,公司積極應對採取整改措施,當年全部償還了佔用資金的本金和利息。2020年底,妙可藍多籌劃定增擬引入國內乳業巨頭蒙牛進行產業合作。今年7月,蒙牛成為公司新控股股東,雙方將在銷售渠道共建、營銷資源共享、產能佈局提升等多方面多維度開展業務合作,攜手開拓中國乃至全球極具潛力的奶酪市場。紓困完成後,公司經營提質增效,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收入20.67億元,同比增長90.8%,實現歸母淨利潤1.12億元,同比增長247.12%。

  浙江廣廈則探明瞭股權紓困之路。前期,公司曾一度聚集“三大風險”:存單質押擔保風險、經營風險、控股權不穩定風險。今年7月12日,公司完成控制權變更,東科數字成為公司新控股股東,東陽市國資委正式入主,從而化解了原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控制權不穩定的風險。值得一提的是,在監管督促下,公司現任控股股東披露了解決存單質押擔保問題的方案,預計2021年內可以解決大部分存單質押。據半年報顯示,公司2021年6月30日存單質押對應的融資餘額為11.24億元,較2020年12年31日下降8.07億元,下降比例為41.81%。

  多維紓困不僅讓九州通醫藥流通業務“四通八達”,而且為風險化解提供了新樣本。2018年之前,公司控股股東楚昌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比例53.55%,累計質押股份佔合計持股比例長期高於80%。為解決債務危機,同年10月公司控股股東楚昌投資與信達資管簽訂了《債務重組合同》,信達資管以19.9億元向原債權人收購其對楚昌投資的債權。一年後,重組債務全部實施債轉股以後,楚昌投資及一致行動人的股權質押比例從83%降至69%。此後,信達資管也選派董事積極參與公司治理,為九州通更加規範運營注入新動力。今年上半年,公司經營穩健增長,實現營業收入18.68億元,歸母淨利潤2.7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85.34%、112.32%。

  此外,ST宏盛、飛樂音響的重組紓困等也都為上市公司風險化解積累了有益經驗。

  “解鈴還須繫鈴人”,市場中誘發的風險還需要用市場化手段來解決。而事實上,靈活運用多元化紓困模式的前提是,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要有積極主動的風險化解意識和態度,這也直接決定着風險化解的效率和難度。

  “去年,我們已經通過多種方法緩解了資金壓力,包括改善公司基本面、引入戰略投資者、督促大股東優化貸款結構、處置部分不良資產等等,使得大股東公司質押率從最高時超過99%下降到了目前的72.87%。”通化東寶董事長冷春生告訴記者,公司業績恢復增長,基本面改善,銀行對公司未來發展信心由此顯著增強,進而用各種靈活的方式協助控股股東降低質押風險。

  堅定信念 風險化解還需“啃硬骨頭”

  隨着化解風險工作逐漸進入“攻堅期”,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耐心“啃硬骨頭”。從實際案例來看,更多高風險公司的窘境、難題往往是綜合性、複雜性的。

  一位資產管理公司的人士向記者介紹稱,困境企業綜合性特徵包括了短期流動危機和中長期債務危機並存、上市公司經營危機和大股東債務危機並存、大股東現金流嚴重依賴上市公司分紅且公司業績下滑明顯等種種境況。

  這些常年沉積的綜合性“疑難雜症”為上市公司風險化解帶來諸多障礙。整體來看,當前上市公司風險化解還存在兩方面的難題:一是部分風險公司質地不佳,難以覓得紓困方;二是紓困完成後存在整合風險。

  具體來看,有的公司經營不善、持續發生虧損,面臨較大經營風險;有的公司存在流動性危機,甚至已資不抵債;有的公司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疊加輪候凍結,控制權穩定性較差;還有的公司存在資金佔用或違規擔保尚未解決,甚至存在財務造假或其他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更有公司各類風險交織,情況複雜。

  在市場人士看來,隨着註冊制穩步推進,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穩固,殼資源的價值日益下降。對於風險公司,無論是地方政府、資管公司、同業公司,出於自身風險收益平衡的考量,都會傾向於選擇優質標的進行投資,而對應上述質地不佳公司的投資則會較為審慎。

  同時,紓困後的整合風險亦不容忽視。風險公司紓困有賴於紓困方對公司原有資源及其他資源的有效整合,但是風險公司或存在較多歷史遺留問題,或情況複雜、牽涉廣泛,在此情況下,紓困後的整合未必能夠實現預期效果。此前就有上市公司原控股股東為解決資金壓力和股權問題,兩度轉讓控制權。紓困方進入後,發現公司業務真實性存疑,內控存在重大缺陷,且可能存在前控股股東大額資金佔用。為此,公司2020年年報延遲3個月披露,2020年審計報告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內控審計報告出具否定意見,公司也因此“披星戴帽”。

  羣策羣力 合力打贏“攻堅戰”

  “近年來,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化解風險,一個深切的感受是,風險化解單靠證監繫統、交易所不能完全解決,更多需要依靠地方政府,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發揮市場的力量,才能使防範化解風險事半功倍。”來自一線的監管人士如此向記者表示。事實上,服務在風險化解前線的銀行、券商、資管公司等也都在“聚合力、解難題”上達成共識。

  “2017年以來,我們對數十家上市公司開展相應幫助,總結了包括債轉股、上市公司違約貸款定向收購、針對控股股東融資支持、階段性代持、對大股東實質性重組、對上市公司業務板塊整合等10種模式。”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相關人士説,信達資產曾經推動暫停上市的中毅達“死而復生”。

  此外,信息共享也是一個重要方面。東方資產相關負責人就表示:“很多公司出現問題,找了一圈投資人來化解風險卻無果,最終才找到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其中。這增加了風險救助和化解風險的難度,如果能在信息披露之後儘快對接會更加有利。”

  一位接近監管的資深專家告訴記者,上市公司風險化解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隨着工作的不斷深入,難度會進一步上升,風險化解進入“啃硬骨頭”階段,對市場各方的化解能力和應變實力都帶來新考驗、新挑戰。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化解風險並不意味着“姑息”,對於罔顧市場規律,毫無風險意識和合規底線的公司,監管要始終保持“零容忍”,堅決出清。今年以來,上交所按照“重組一批、重整一批”的多元化退出機制,推動了部分風險公司完成重整、脱胎換骨。同時,上交所支持部分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注入新鮮血液,緩解經營風險,提升公司經營質量和盈利能力。

  據瞭解,上交所將繼續組織專門力量,因地制宜,對重點地區派出專項工作組,多形式持續凝聚市場各方力量推動風險化解,從實際問題出發,羣策羣力多措並舉,共同答好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記者 祁豆豆 編輯 全澤源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