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截至目前,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等國內頭部CRO(合同研究組織)公司已發佈2020年業績報,淨利潤漲幅均超過50%,康龍化成和泰格醫藥漲幅更是超過100%。國內創新藥研發熱度持續走高成為CRO公司業績上漲的重要因素。
2020年,國內四家實現“A+H”股佈局的CRO公司,即藥明康德、康龍化成、泰格醫藥、昭衍新藥,均交出亮眼成績。其中,藥明康德為保持行業龍頭,2020年實現營收165.35億元,同比增長28.5%,淨利潤為29.6億元,同比增長59.6%。泰格醫藥淨利潤緊隨其後,在實現營收31.92億元,同比增長13.88%的同時,淨利潤為17.50億元,同比增長107.90%。康龍化成營收上漲36.64%,淨利潤為11.72億元,同比增長114.25%。昭衍新藥實現營收10.76億元,同比增長68.27%,淨利潤為3.15億元,同比增長68.67%。
除“A+H”股佈局的四家企業外,國內該領域上市企業還有美迪西、藥石科技、博騰股份、凱萊英等。已發佈業績報告的博騰股份在2020年實現營收20.72億元,同比增長33.56%,淨利潤為3.24億元,同比增長74.84%;藥石科技也營利雙收,報告期內實現營收10.22億元,同比增長54.36%,淨利潤為1.84億元,同比增長21.13%。
CRO即藥物研發外包服務,包括臨牀前和臨牀研究兩個階段。通常來説,在高昂的藥物研發成本面前,部分大型製藥企業選擇將一些非核心的研發環節外包,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可節省30%-50%的成本。
我國醫藥產業正在由仿製為主向創新為主轉變,在審評審批制度改革、上市許可人制度(MAH)、創新藥醫保談判等系列政策的推進下,國內創新藥研發生產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陳凱先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自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實施以來,我國新藥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已跨入第二梯隊,每年獲批的國家1類新藥數量快速增加。
Frost&Sullivan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已由2016年的119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253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約20.8%。相應地,中國醫藥研發投入外包比例也由2016年的29.8%提升至2020年的36.8%。預計到2022年,中國CRO市場規模將達到233億美元,2018年-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20.4%左右。
火石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國內CRO和CMO/CDMO企業合計多達1500多家。其中,CRO企數有500多家,臨牀階段240多家,臨牀前260多家,綜合服務外包15家。有分析指出,除少部分頭部公司外,國內大多數的臨牀CRO未能形成規模優勢,缺少核心競爭力,在市場規模、業務範圍、行業認知度等方面與跨國臨牀CRO企業和本土龍頭CRO企業等均存在一定的差距。
校對 柳寶慶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