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系”的方法論能救海航嗎?

就新收的海航,方威很可能會複製其在方大特鋼、方大炭素上的“重整”方法論。

海南航空,正式迎接新東家入主。

12月8日,海航集團宣佈航空主業板塊交割,當日起,航空主業板塊的經營管理實際控制權,正式移交至遼寧方大。

“起落安妥、涅槃重生”,公告中,海航留下揮別的祝願。

10月31日,海航破產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批准,整個集團一分為四,四大板塊分別引入戰略投資者,未來完全獨立運營。

其中,以海航控股為主的航空板塊,是其賴以發家的主業,這塊資產的爭奪最為激烈。沒有航空業背景的遼寧方大,成功擊敗復星、均瑤等競價者,接盤中國第四大航空公司。

這位鋼鐵起家的新主人,什麼來頭,又會將海航帶向何方?

東北來的東家

公開信息提到,遼寧方大能拿下海航控股,關鍵是出價更高。

根據投資安排,作為投資主體的海南方大,以123億元為對價,取得海航控股不少於44億股A股股票,並通過對關聯方的投資安排,最終取得海航控股控制權。

按此推算,其摺合下來的股價,每股至多達2.8元,要比ST海航1.96元/股(截至12月8日收盤)的價格,高出一大截。

方大的實際控制人為方威,現年48歲,為人低調,極少接受媒體專訪,控制方大炭素、方大特鋼、東北製藥、中興商業四家上市公司,鮮少在旗下上市平台任職。

對於他的第一桶金,有説法稱,方威最早發家於遼寧撫順,起初從事廢鐵收購的生意,將廢鐵賣給當地的鋼鐵廠。後來,一家鋼鐵廠欠款還不上,便用一個鐵礦抵債,鐵礦價值飆升,方威由此發家。

方大能出得起價,靠的是雄厚資金實力。

方威治下的這家巨無霸企業,始於2000年,擁有炭素(一種燃料物質,主要用於冶煉行業)、鋼鐵、醫藥、商業四大板塊,加上機械製造、商貿流通以及醫療等產業,法人單位共計300多家。

這些子公司遍佈全國,方大集團的實體總部設在北京,金融、醫藥板塊總部位於上海,員工規模超過6萬人。

方大以鋼鐵發家,這是它的核心產業,關聯公司的行業地位不低。

比如,方大炭素是世界第一大的炭素聯合企業、國內唯一具有生產核級炭素製品資質的企業;方大鋼鐵,官網稱其綜合競爭力位列2019年中國鋼鐵企業第6位,“系唯一入圍前十名的民營鋼鐵企業”。

2020年,方大集團的銷售收入、總資產均超1200億元,過去4年,連年利潤超百億元,光近4年來累計上繳的税金,就高達400億元。

截至2021年9月底,總資產規模超過1500億元,其中貨幣資金達到632.28億元。

換言之,迅猛的擴張風格繼續,家大業大不差錢。對於海航的收購,則是方威以及方大的成長路徑的一種延續。

“國資捕手”

方威和方大的一路壯大,始終與國企併購息息相關,《英才》雜誌戲稱稱其為“國資捕手”。

2002年,方威重組了國有企業撫順炭素廠,從此開啓整合炭素產業的序幕,次年,方大集團正式成立。

《撫順日報》的一篇文章稱,至2006年時,方大已是跨越沈撫,遠及四川成都、安徽化肥等地的大型企業集團,文中盛讚,“方威先生是一位睿智明達的企業家”。

方威走進資本市場的視野,同樣在2006年。

那年6月,方大與蘭州炭素集團簽署協議,接過國企蘭州海龍科技(後更名為方大炭素)的經營權,那會,海龍科技身處絕境,流動資金短缺,職工工資拖欠,有高管在扣除“四金”後,每月只有3.76元的收入。

進入海龍科技的第二天,方威即立即召開與一線員工代表 70 多人的對話會,在三個小時中,他親自回答員工提出的50多個問題,涉及企業發展、工資發放、員工福利等。

“他和廣大員工親切交談,講述他心中那個偉大的夢想。他告訴員工們,我是來依靠大家打造炭素航母,建立炭素王國的。”一篇文章如此形容。

2008年,方威親自擔任方大炭素公司工會主席,“公佈了個人郵箱,並在公司大會上講誰有什麼困難,直接可以寫信給他。”這是少見的對於方威個人的描述。

公開材料顯示,截至 2008 年底,方大集團資產總額即達110億元,淨資產60.4 億元,營業收入突破130億元。

旋即到了第二年,方威的視野,即從甘肅轉向江西。

2009 年 8 月,南昌鋼鐵57.97%的國有股權掛牌轉讓,引來多家企業競買。

江西一方為擬受讓方開出嚴格條件,如資產總額不低於100億元、資產負債率不高於 60%等。當時,有公開聲音稱,這樣的受讓條件似乎是為方威量身定製。

最終,方大集團成功獲得南昌鋼鐵的股權,並控股旗下上市公司長力股份(後更名為方大特鋼)。

之後,又是一連串的收購。

2010 年7月,方威將 *ST 錦化(後改名方大化工)收歸麾下;2018 年2月至7月,方威在二級市場不斷買入東北製藥,至持股 23.45%,又成為東北製藥的實際控制人;2019 年 4 月,方威再拿下中興商業 29%的股權,成為中興商業的實際控制人。

儘管從未涉足航空業,拿下海航這樣的標的,於方威卻是順利成章的事。

攻心為上

有研究稱,方威併購的國有企業,無不存在嚴重的治理結構問題,他在實施低成本收購後,多由公司治理入手,尤其擅長以激勵機制調動積極性。

方威在管理上,一直非常強調“人心”,從文化塑造到薪酬待遇,無一不是如此。

收購海龍科技後,他保障了職工工資按月發放不拖欠,在一個月內投入100 多萬元改善工廠設施,關注職工浴池和食堂,且每週都要舉行升旗儀式。後來,慢慢有高調派發現金紅包的習慣。

入主中興商業之後,方威也在會議上提出,建議從2019年4月起,中興商業中層及以下在崗在冊幹部員工工資漲 50%。

東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李芊霖、王世權、汪炫彤三人,曾以東北製藥為研究對象,所撰文章折射了方大的管理之道。

“員工定崗工資提升50%,從而使員工對企業的信心增加,精神狀態也大為改觀。”文中提到。

根據不同部門屬性,營銷、生產等崗位員工每月可以自行測算薪酬,員工從最初被動的“等、靠、要”逐漸轉變為主動的多勞多得。

研究還披露了一些節約成本細節。

比如,在集團內部實施兩級“扁平化”管理,通過合併同類項,將之前30多個子公司合併為17個,將原有的38個總部職能部門壓縮為9個。

方大集團的官網提到,公司堅持市場化原則,“對改制重組或混改企業不派人,只輸入靈活高效的體制機制,注入雄厚的資金,植入精細化管理理念”。

就新收的海航來説,方威很可能會複製其方法論。

需要指出的是,新的重整計劃由債務人負責執行,即海航控股與十家子公司是執行主體,方大扮演戰略投資者角色。

在獲得海航控股的實控權後,因其未曾涉獵航空業,業務協同度較低,在管理上如何堵塞漏洞、激發潛力就尤為重要。

內控制度落實不到位以及出現合規問題,拖累上市公司,成為海航控股債務危機的重要誘因之一。前不久的“換裝事件”,也暴露出海航人浮於事、人心離散的狀況。

從歷史上來看,收拾這種局面,確實是方大及方威所長。

根據厚達73頁的重整計劃裏,海航控股給自己設定的革新時限是5年,2025年是實現諸多發展目標的關鍵節點。

至2025年,實現整體客運收入達到913億,較2021年翻一番,機隊規模要達到492架(較2021年初淨增139架),鞏固強化國內第四大單體航司的地位。

然而,想要完全站起來,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55 字。

轉載請註明: “方大系”的方法論能救海航嗎? - 楠木軒